南风吹炎蒸,岁望固已休。
怒涛掀洞庭,信宿留归舟。
沙场万马放,大壑群龙投。
阴灵孰尔职,曾无与天谋。
崩山作深潭,深潭变高丘。
上天有号令,岂汝可自由。
朝蝇徒咂咂,暮蚊况啾啾。
归兴邈以阻,触绪增新愁。
安得跨白鹿,山行肆悠悠。
谁能守荒浦,泛险终何求。
南风吹炎蒸,岁望固已休。
怒涛掀洞庭,信宿留归舟。
沙场万马放,大壑群龙投。
阴灵孰尔职,曾无与天谋。
崩山作深潭,深潭变高丘。
上天有号令,岂汝可自由。
朝蝇徒咂咂,暮蚊况啾啾。
归兴邈以阻,触绪增新愁。
安得跨白鹿,山行肆悠悠。
谁能守荒浦,泛险终何求。
这首诗名为《洞庭阻风》,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因风阻在洞庭湖畔的所见所感。
首句“南风吹炎蒸,岁望固已休”描绘了夏日炎炎,南风带来湿热之气,让人感到疲惫不堪,对未来的期待也似乎已经消逝。接着,“怒涛掀洞庭,信宿留归舟”描述了洞庭湖上汹涌的波涛,使得原本计划归家的船只滞留于此。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无奈和失落。
“沙场万马放,大壑群龙投”运用比喻手法,将湖面的波涛比作奔腾的万马和潜入深渊的群龙,形象地展现了湖面的壮阔与动态。而“阴灵孰尔职,曾无与天谋”则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无法预测和控制命运的感慨。
接下来,“崩山作深潭,深潭变高丘”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山崩地裂形成深潭,深潭又逐渐变为高丘,寓意着事物的不断变化和不可预知性。最后,“上天有号令,岂汝可自由”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暗示人无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朝蝇徒咂咂,暮蚊况啾啾”以苍蝇和蚊子的嗡嗡声象征烦扰和困扰,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烦躁和不安。“归兴邈以阻,触绪增新愁”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家却受阻的失落感,以及思绪纷扰带来的新愁。
“安得跨白鹿,山行肆悠悠”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束缚,自由自在地行走的愿望。“谁能守荒浦,泛险终何求”则表达了对坚守孤独之地、面对艰难险阻的无奈和疑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力量和生活困境时的无奈、失落以及对自由和解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