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罢骊驹散夕氛,天涯何处怅离群。
猿啼骆谷千峰雨,马踏蚕丛万岫云。
大树尚留严武碣,小桃偏护薛涛坟。
眉山伯仲衔知久,唱和能令越客闻。
歌罢骊驹散夕氛,天涯何处怅离群。
猿啼骆谷千峰雨,马踏蚕丛万岫云。
大树尚留严武碣,小桃偏护薛涛坟。
眉山伯仲衔知久,唱和能令越客闻。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的《送易惟效观察之蜀中同李司理作八首》中的第八首。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前往蜀地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蜀地风土人情的感慨。
首句“歌罢骊驹散夕氛”,以“骊驹”代指即将远行的友人,通过歌唱来表达离别的哀愁,同时“夕氛”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氛围。接下来,“天涯何处怅离群”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惆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接着,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如“猿啼骆谷千峰雨,马踏蚕丛万岫云”,将情感融入到壮丽的山水之中,既展现了蜀地的自然之美,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其中,“骆谷”、“蚕丛”均为蜀地的地名,增加了地域特色。
后两句“大树尚留严武碣,小桃偏护薛涛坟”,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缅怀,通过“严武碣”和“薛涛坟”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往英雄和才女的敬仰与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此行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困难的担忧。
最后,“眉山伯仲衔知久,唱和能令越客闻”,提到“眉山”是苏轼的故乡,暗含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并期待他能像苏轼一样,在蜀地留下佳作,让远方的客人也能感受到这份文化魅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在晋之二世,皇道昧不明。
主暗无良臣,艰乱起朝庭。
七柄失其所,权纲丧典刑。
愚猾窥神器,牝鸡又晨鸣。
哲妇逞幽虐,宗祀一朝倾。
储君缢新昌,帝执金墉城。
祸衅萌宫掖,胡马动北坰。
三方风尘起,猃狁窃上京。
义士扼素腕,感慨怀愤盈。
誓心荡众狄,积诚彻昊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