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蕙生崇阿,含芳待春风。
春风岂不妍,徒为桃李容。
老松卧深山,匠石未著目。
亦有幽赏人,时纵松下躅。
兰蕙生崇阿,含芳待春风。
春风岂不妍,徒为桃李容。
老松卧深山,匠石未著目。
亦有幽赏人,时纵松下躅。
这首诗通过对比兰花与桃李、老松与“幽赏人”,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独特审美情趣的追求。前两句“兰蕙生崇阿,含芳待春风”描绘了兰花在高山之巅含蓄地等待春风的到来,象征着高雅而不张扬的气质。接着,“春风岂不妍,徒为桃李容”则以春风为喻,指出虽然春风美丽,但只是桃李的陪衬,暗含对桃李随波逐流的批评。后两句“老松卧深山,匠石未著目。亦有幽赏人,时纵松下躅”中,老松隐于深山,虽未被匠石(比喻识才之人)发现,却有懂得欣赏它的人,愿意在松下漫步,表达了诗人对真正才华和品质的重视,以及对那些能欣赏到内在价值的人的赞美。整首诗通过自然界的物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和独特审美的向往与推崇。
幽人结交异凡俗,平生爱此潇湘绿。
醉日移栽閒地遍,炎天坐倚清风足。
岂同踏雪觅寒梅,不似休官为黄菊。
天际期看彩凤下,溪清或见苍龙浴。
我昔閒居大庾南,手执遗经向空谷。
幽怀独与此君期,肯使春花乱吟目。
风度年来久暌别,世情日见多翻覆。
劲节不渝终比石,清标言念温如玉。
知君有意结岁寒,嗟我无端动心曲。
何当骑马造斯轩,更为狂歌继淇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