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句·其四》
《杂句·其四》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古风

思思低思思,自叹一双眉。

向他胜地坐,万事总不知。

六识若似眉,即得不思议。

六识若嫌眉,论时没脑痴。

伊若去却眉,即被世人欺。

饶你六识喽啰汉,总成乞索儿。

(0)
注释
思思:深思的样子。
一双眉:指女子的眉毛。
胜地:美好的地方。
六识:佛教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和认知。
不思议:难以理解或超出常理的事物。
论时:在某种情况下。
乞索儿:乞丐。
翻译
她深深地思考着,独自哀叹那双眉毛。
她在美好的地方坐着,对世间万物都浑然不知。
如果六识如同眉毛般清晰,就能理解不可思议的事物。
如果六识像嫌弃眉毛那样,那就如同无脑之人,无法深思。
如果她失去了眉毛,就会被世人嘲笑。
即使你是个六识敏锐的人,最终也可能沦落为乞丐。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庞蕴的作品,名为《杂句(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的短诗。

"思思低思思,自叹一双眉。向他胜地坐,万事总不知。"

这几句话描写了诗人内心的沉思和自我反省,"一双眉"象征着思考和忧虑,而"向他胜地坐"则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淡看尘缘的情怀。"万事总不知"表达了一种对世间纷扰的无奈与不解。

"六识若似眉,即得不思议。六识若嫌眉,论时没脑痴。"

这里的"六识"指的是佛教中的六个感知能力(眼、耳、鼻、舌、身、意),而"似眉"则是继续前面的比喻,表明诗人认为如果能达到像细致如眉毛一样敏锐的认知状态,就可以超越世间烦恼,不再迷惑。而相反,如果对这种六识能力有所嫌弃或不屑,那就是在当下缺乏智慧,如同失去了理智。

"伊若去却眉,即被世人欺。"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如果放弃了这种敏锐的认知,就会受到世人的欺骗和愚弄。

"饶你六识喽啰汉,总成乞索儿。"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慨然与自嘲,诗人似乎在宽容地对待自己的这种六识能力,同时也承认自己有时也会沦为世间的乞丐者,只能求索而不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超脱尘世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绍熙元年恭上寿圣皇太后至尊寿皇圣帝寿成皇后尊号册宝十四首·其十二

坤德益崇,天寿平格。庆流万世,子孙千亿。

刻玉范金,铺张赫奕。惟昔姜任,则莫我匹。

(0)

绍兴祭风师六首·其三奠币用《容安》

物之流形,甚畏瘥疠。八风平矣,嘉生以遂。

丝缕之积,有量斯币。惟本之报,匪物之贵。

(0)

绍兴淳熙分命馆职定撰十七首.上帝位奠玉币用《嘉安》

大享季秋,百执扬厉。明明太宗,赫赫上帝。

祗荐忱诚,式严圭币。祚我明德,锡兹来裔。

(0)

绍兴祀岳镇海渎四十三首·其三十八北岳位酌献用《成安》

瞻彼芒芒,曰北之常。既高既厚,乃纪乃纲。

荐鬯伊始,灵示孔将。玄服铁驾,览此下方。

(0)

绍兴祀九宫贵神十首.初献升坛用《正安》

于昭毖祀,周旋有容。历阶将事,趋进鞠躬。

改步如初,没阶弥恭。左墄右平,陟降雍雍。

(0)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亚、终献用《文安》

盥爵奠斝,载虔载恭。笾豆静嘉,于乐鼓钟。

礼备三献,神具醉止。孰显神德,扬光纷委。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刘孝威 蒋捷 罗适 钟惺 王羲之 张俞 魏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