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姑苏取道吴兴将抵桐汭沿江舟中览眺谩作》
《自姑苏取道吴兴将抵桐汭沿江舟中览眺谩作》全文
明 / 林枝桥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亭午发胥门,暮泊宝带桥。

回首望荒台,风雨何萧萧。

忽见吴江塔,尖峭入云霄。

江神鼓浪迅,伏怪谢阴骄。

村火倏隐见,橹音乍忽超。

推篷一盱衡,烟光澹晚潮。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自姑苏前往吴兴,途经桐汭时沿途所见的景色与内心感受。诗中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与诗人的情感波动。

首句“亭午发胥门,暮泊宝带桥”,以时间点“亭午”(中午)和“暮”(傍晚)勾勒出行程的起始与结束,通过“发”(出发)和“泊”(停靠)的动作,形象地展示了诗人从胥门出发,至傍晚时分抵达宝带桥的情景。这里不仅描绘了地理上的行进,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接着,“回首望荒台,风雨何萧萧”,诗人回望途中所经过的荒凉之台,风雨交加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感慨。

“忽见吴江塔,尖峭入云霄”,突然间,诗人看到了吴江的塔,其高耸入云的姿态令人印象深刻,既是对眼前景物的赞叹,也是对旅途新发现的惊喜。

“江神鼓浪迅,伏怪谢阴骄”,江水汹涌,仿佛江神在鼓动着波浪,而潜藏的怪异力量似乎也在平静下来,不再显露出骄傲的姿态。这一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现象以生命,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神秘感。

“村火倏隐见,橹音乍忽超”,夜晚降临,村庄里的灯火时隐时现,船桨划过水面的声音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描绘了夜晚航行的宁静与动态之美。

最后,“推篷一盱衡,烟光澹晚潮”,诗人推开船篷,远眺夕阳下的江面,烟雾轻淡,晚潮缓缓,这一幕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旅途即将结束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旅途中的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林枝桥
朝代:明

林枝桥,字阳仲。新会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初授当涂令,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崇祯初,诏复官。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起贵州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归,卒于家。有《白鹤山房集》。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九有传。
猜你喜欢

北狩凯旋歌(三首)

帐下亲军尽虎貔,辫垂结束学胡儿。
衔枚夜斫阴山寨,杀向平明虏不知。

(0)

宫词(八首)

君王亲著紫霞裳,白玉冠簪八宝光。
夜半碧坛星月冷,九天仙乐下鸾皇。

(0)

和梅挚北池十咏

池上有虚阁,翚檐迅若翔。
百壶多盛集,四座仰惟良。
藓印文綦绿,莲依桂楫香。
何由陪啸咏,敷袵纳微凉。

(0)

溪馆二首

年来纳组去,林下得身还。
泚泚清流处,重重碧树间。
渊鱼乐且静,庭鹤寿而间。
粗有淮安趣,谁同赋小山。

(0)

东齐

守土无留事,休居有静斋。
文才化僭陋,术未迨乖崖。
古帙书参画,秋阴竹间槐。
西人安枕外,聊此息筋骸。

(0)

游松江

月晃长江上下同,画桥横堆冷光中。
云头滟滟开金饼,水面沈沈卧彩虹。
佛氏解为银色界,仙家多住玉壶中。
地雄景胜言不尽,但欲追随乘晓风。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