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二十日赵西湖携酒夜醒二更记事·其二》
《八月二十日赵西湖携酒夜醒二更记事·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酒醒更深独倚楼,天清地静俯河流。

梧桐影转三更月,蟋蟀声催万象秋。

自古有生皆有死,即今无喜亦无忧。

更著四年当八十,我于人世复何求。

(0)
翻译
酒醒后夜深独自倚在楼上,天空清澈大地宁静俯瞰着河流。
梧桐树影随着三更月光摇曳,蟋蟀的鸣叫催促着万物进入秋天。
自古以来,生者必有死,即使现在没有喜悦也没有忧虑。
再过四年就满八十岁了,在人世间我还有什么所求呢?
注释
酒醒:从醉酒中醒来。
更深:深夜。
独倚:独自倚靠。
楼:楼房。
天清:天空晴朗。
地静:大地寂静。
俯河流:向下看河流。
梧桐影:梧桐树的影子。
三更月:半夜的月亮。
万象秋:万物秋意浓。
自古:自古以来。
皆有死:都有死亡。
无喜亦无忧:没有喜乐也没有忧虑。
更著:再加上。
四年当八十:四年后就到八十岁。
复何求:还想要什么呢。
鉴赏

诗人以深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首句"酒醒更深独倚楼",表达了诗人在清晨后半夜时分从醉酒中清醒过来,孤独地倚靠在高楼上,感受着夜的宁静与深邃。这不仅是对时间的描写,也是对心境的刻画。紧接着"天清地静俯河流"一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寂静,天空澄明,大地安宁,只有河水轻轻流淌,仿佛连声音都不愿打扰这份静谧。

第三、四句"梧桐影转三更月,蟋蟀声催万象秋",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烘托夜的氛围。梧桐树影在三更时分(即夜晚十一点至一点)下的月光下轻轻摇曳,而蟋蟀的鸣叫声则提醒着万物都已步入秋天,生机与季节交替之感油然而生。

诗人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转向哲理的思考,"自古有生皆有死, 即今无喜亦无忧"。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生与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作为个人,既不应对现实中的喜悦过度沉迷,也不必为悲哀而过分忧虑。这是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更著四年当八十,我于人世复何求"则是诗人的自我反省。诗人意识到自己已年迈,将近古人所谓的八十高龄,这种年龄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使得他对尘世间的一切欲望与追求都变得淡然,似乎在问自己,在这短暂的人生旅途中,还有什么是值得去追求的呢?

整首诗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超脱的生活智慧。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入杭

游遍江湖未到杭,不知人世有天堂。

六桥花柳丹青画,九陌楼台锦绣妆。

北米南柴誇物产,朝歌暮燕乐时康。

逐臣何幸蒙宽恤,到此浑忘见异乡。

(0)

送陈中书升湖广左参议

十年染翰侍彤闱,此日承恩拜赤墀。

金紫荣膺方岳寄,丹诚早荷圣君知。

云连魏阙心旌动,路出都门意马迟。

江汉旬宣须召虎,休言夺我凤凰池。

(0)

儒士董宗器相闻曾未识面以诗来贶依韵答之

经济才名满士林,不知何事久湮沉。

鹤传书去青冥阔,龙抱珠眠碧海深。

对月有怀扳桂子,看春无那惜花心。

神交久矣人难见,谩把吴歌和越吟。

(0)

自述

懒结车船送五穷,此生贫富任天公。

故人谩自怜原宪,妖鬼何须笑伯龙。

半职敢忘君泽厚,一钱未有客囊空。

年来学得经邦术,欲整麻衣见九重。

(0)

送同年陈时懋分教罗城

春闱战捷各西东,萍水那知邂逅逢。

云路朋侪推祖逖,河汾弟子仰王通。

秋堂风露吟毡冷,晓案齑盐道味浓。

去去莫嫌边徼远,只今文轨万方同。

(0)

秋夜吟

秋风吹叶叶满地,明月穿林林琐碎。

曲阑倚遍未成眠,金井床边啼络纬。

自从征夫去不归,美人夜上鸳鸯机。

隔窗何人堪共语,停梭怅然泪如雨。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多隆阿 王吉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