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苍盖立莓苔,彩笔偏宜太史裁。
四海竞传枯树赋,千林重睹大椿材。
低枝乍挟虬龙动,老干遥惊鸑鷟来。
见说三珠瀛岛上,可辞飞舄向蓬莱。
亭亭苍盖立莓苔,彩笔偏宜太史裁。
四海竞传枯树赋,千林重睹大椿材。
低枝乍挟虬龙动,老干遥惊鸑鷟来。
见说三珠瀛岛上,可辞飞舄向蓬莱。
此诗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题为《读唐明府奇樟公传作》。诗中描绘了一株苍翠挺拔、矗立于莓苔之中的古樟树,其形象生动,仿佛能感受到其历经沧桑而依旧生机勃勃的气韵。诗人的彩笔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这株树,使之成为太史笔下的一篇佳作。
“四海竞传枯树赋,千林重睹大椿材。”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古樟树与古代文人墨客的传世之作相联系,表达了对古樟树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的赞誉。同时,也暗示了这株古樟树如同大椿一般,不仅在自然环境中独树一帜,更在文化传承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低枝乍挟虬龙动,老干遥惊鸑鷟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古樟树的动态美,低垂的树枝仿佛是蜿蜒的虬龙,随风轻轻摇曳;而高耸的老干则像是吸引着远方的鸑鷟(传说中的神鸟),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象。
最后,“见说三珠瀛岛上,可辞飞舄向蓬莱。”这两句诗以神话传说为背景,表达了对古樟树超凡脱俗、令人向往的赞美之情。三珠岛和蓬莱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强调了古樟树不仅在现实世界中具有非凡的意义,更在人们心中激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古樟树的细腻描绘和丰富联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几番风,宵来送雨,罗衣透秋味。
露荷红缀,将半老徐娘,犹爱姝丽。
瘦筇向晓池边倚。新晴鸦报喜。
叹照眼,绿云千片,寒香消翠被。
西园桂花过中秋,劳公唱水调,年华凋悴。
心最苦,南云外,暗愁天坠。
青山似、向人劝酒,君自管、功名诗卷里。
待净洗甲兵完了,应乾银汉水。
乌衣旧国。感百年初遇,春寒奇劫。
已过踏青时候,恁地小园晴未彻。
杏雨封巢,梨云堆巷,蓦比人间路还窄。
说与卢家,莫愁知道,此日也愁绝。
东风漫冷栖香骨。看离魂几队,双双心热。
胜似楼中赋生别。多故池塘,薄福帘拢,本难消得。
证到花天,者般同命,更有万红一窟。
燕燕莺莺,风风雨雨,江南自古愁深。
看馆娃林苑,吹尽红英。
锦瑟年华虚度,肠断处、贺铸孤吟。
横塘路,碧天如梦,总是春阴。轻轻。
把春送了,千万缕垂杨,难系离情。
指一天飞絮,我我卿卿。
画舫游人似织,谁知道有客伤心。
伤心泪,和他暮潮,暗打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