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纪皇明传胜异,游当春日陟崔嵬。
灵光自直南离盛,瑞气多从午会开。
题石即为王子洞,寻源堪筑右溪台。
吾儒真乐堪如此,招隐移文莫浪猜。
代纪皇明传胜异,游当春日陟崔嵬。
灵光自直南离盛,瑞气多从午会开。
题石即为王子洞,寻源堪筑右溪台。
吾儒真乐堪如此,招隐移文莫浪猜。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探访中洞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代纪皇明传胜异”以宏大的视角开篇,暗示着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以及对帝王之明的颂扬。接着,“游当春日陟崔嵬”则具体描述了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作者攀登高山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灵光自直南离盛,瑞气多从午会开”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盛事相联系,灵光与瑞气不仅描绘了山川之美,也暗喻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通过“南离”和“午会”的地点选择,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象征意义。
“题石即为王子洞,寻源堪筑右溪台”则转向对特定地点的描述,王子洞与右溪台成为诗人笔下的焦点,通过题字与探寻源头,展现了对自然与文化的双重敬仰。这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有对文化遗迹的尊重。
最后,“吾儒真乐堪如此,招隐移文莫浪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满足,同时也对那些可能误解或质疑的人发出了温和的邀请,希望他们也能亲身体验这种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整首诗情感饱满,既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于穆我祖,万邦作乂。绍夏辟夷,功高列帝。
受命于天,不忝厥位。威播德翔,弥久弥长。
奕世载繁,笃生我皇。日月如照,君临万邦。
万邦伊何,溢南暨北。西被流沙,东渐海泽。
后王君公,布列庶职。南来作镇,御史中丞。
建牙开幕,戎服是膺。山川鬼神,以莫不宁。
备厥百善,蔚以虎变。玄泽旁流,仁风潜扇。
绥静宅心,方隅回面。大火既流,湛以三秋。
甘露泱泱,白云载讴。天锡难老,为国谟谋。
何以比之,仲山吉甫。何以颂之,允文允武。
何以祝之,荣垂万古。
海涌三山至,峰连二石楼。
明霞常五色,琪树已千秋。
径仄谁能到,云深客自留。
跨应同白鹤,气岂望青牛。
玉检知难探,丹砂或可求。
仙成鸡犬处,地似凤皇洲。
环佩空中响,金银海上浮。
轻烟迷日色,细雨带泉流。
杖履差能济,招携足胜游。
洞天兼福地,只说在罗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