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荒同日月,万古共山川。
生死既由命,兴衰还付天。
栖栖王粲赋,愤愤屈平篇。
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
八荒同日月,万古共山川。
生死既由命,兴衰还付天。
栖栖王粲赋,愤愤屈平篇。
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
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和情感的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接受与顺应,以及对历史长河中个人悲欢离合的无奈感受。首句“八荒同日月,万古共山川”描绘出一个宏大的宇宙观和时间观,日月星辰、山川大地都是自然永恒的存在,与人类的喜怒哀乐相比,是那么的渺小。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超脱态度。
“生死既由命,兴衰还付天”则是对生命起伏的一种宿命观,认为人的生与死、事业的成败都在于天命之中,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颇为普遍,体现了一种宿命论和天命观念。
“栖栖王粲赋,愤愤屈平篇”中的“栖栖”形容文章的气势磅礴,“愤愤”则表达了内心的不满与激昂。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上的文学作品,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对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
最后“各自埋幽恨,江流终宛然”则是诗人的无奈感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秘愁绪,这些愁绪最终被深埋,而那不断流淌的江水,却始终保持着它的一贯模样,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都是那么的平静和淡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命运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在浩瀚时空中的渺小与无奈,以及面对此生的超脱与接受。
肇公孙之璇源兮玄鸟降而生商,并禹稷之圣贤兮实惟桓拨之王。
历妫姒之世数兮道貌岸然日跻于武汤,始伐罪於仇饷兮人怨咨而徯来。
顾宽仁之宜民兮天俾式于九围,谅除残而代虐兮犹云德之有惭。
赖燕翼於孙谋兮治克举於三宗,老成不怨於不以兮隐处不伤於厄穷。
世四十有六而下衰兮天命之将隳,寔遭家之不嗣兮顾丽色之惟微。
念社稷之颠倾兮七高压我所凭依,帝眷在於有周兮抱祭器而焉归。
虽白马之见庙兮聊血食於商丘,伟夫子一言兮诚有取於三仁。
道历山兮逶蛇,思古人兮感叹。
并储胥兮肃止,仰曾晻暖。
兽何鸣兮林中,鸟何悲兮山上。
木何为兮不剪,草何为兮茂畅。
帝之神兮在天,帝之德兮在人。
物具兮四海,心粗兮一纯。
采秀实兮山间,摘其毛兮涧底。
玉醴湛兮琼茅,肴修杂兮兰茝。
乐备兮九奏,凤舞兮仪韶。
人骏奔兮如在,君卒享兮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