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北春风绽杏花,马头残雪映朝霞。
江南正是梅开候,便写一枝疏影斜。
赵北春风绽杏花,马头残雪映朝霞。
江南正是梅开候,便写一枝疏影斜。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春天的景象与南方梅花盛开的季节,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融合在一起。
首句“赵北春风绽杏花”,以“赵北”点明地点,暗示北方春风吹拂,杏花绽放,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这里的“赵北”并非实指某一具体地域,而是泛指北方地区,通过这一词语的使用,诗人赋予了画面以更广阔的地理背景和时间跨度。
次句“马头残雪映朝霞”,则将视角转向了更为具体的景物——马头上的残雪在晨光中反射出朝霞的光芒。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季节的过渡,即冬末春初之际,自然界中的变化与交替。
第三句“江南正是梅开候”,将视线转向南方,点明此时正是江南梅花盛开的时节。江南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温润之地,梅花的开放不仅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的对象之一。这里通过“梅开候”的描述,既呼应了前两句的季节转换,又为下一句的抒情做了铺垫。
最后一句“便写一枝疏影斜”,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选择了一枝梅花的疏影斜斜地映入眼帘,通过简练的笔触,传达出梅花在春日晨光中的静美与孤高。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面,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以及对生命中美好瞬间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不同地域在同一季节的不同风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
女子惮远适,临别常依依。
忆昔妾来此,掩泪牵母衣。
朝别父与母,夕见姑与舅。
区区一寸心,生死为君妇。
采桑起执筐,洗手归作羹。
三岁靡室劳,归宁且未遑。
归宁且未遑,嗣君适远道。
晨昏贱妾侍,颇谓妇窈窕。
吁嗟泰山阿,长松萦女萝。
吁嗟彼何人,中乃施斧柯。
东家有贤女,鸳鸯新结侣。
人生实有命,伤余何妒女。
木落无还枝,妇弃无还期。
但祝舅姑寿,妾请从此辞。
念君隔两地,思君落双泪。
妾去君心伤,愿君遣情累。
褰裳登长途,回首见小姑。
小姑哽不语,无力回嫂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