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范氏致爽园用石湖韵·其二》
《范氏致爽园用石湖韵·其二》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山光突兀初寒外,竹色连娟细雨馀。

一段清奇彻肌骨,锦囊碎句懒能书。

(0)
翻译
山光在初秋的寒气中显得格外突兀,
竹林的颜色在细雨过后显得更加柔美。
注释
山光:山上的光线。
突兀:突然出现或突出的样子。
初寒:初秋的微寒。
竹色:竹子的颜色。
连娟:连续而美好的样子,形容竹色如丝带般连绵。
细雨:小雨。
馀:剩余,这里指雨后。
一段:一种感觉或景象。
清奇:清新而奇特。
彻肌骨:穿透肌肤,深入骨髓,形容印象深刻。
锦囊:珍贵的袋子,常用来比喻文思或佳句。
碎句:零散的句子。
懒能书:懒得去写下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光初寒与细雨中的竹林景象。开篇“山光突兀初寒外,竹色连娟细雨馀”两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远处山峦在初冬之际的冷峻与近前竹丛在细雨中摇曳的景致。其中,“突兀”一词形容山光的陡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连娟”则描绘了竹子在细雨中的柔美姿态。

接下来的“一段清奇彻肌骨,锦囊碎句懒能书”两句,则转而表达了诗人对于景物所激发的感受和对诗歌创作的态度。“一段清奇”指的是那份从自然界中获得的清新脱俗之感,这种感觉“彻肌骨”,意味着深入到了内心,成为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而“锦囊碎句懒能书”则是诗人在面对这份美好情绪时,感到语言的贫乏和创作的无力。这里的“锦囊”,通常用于收纳珍贵之物,在此暗喻诗人的心中珍藏着难以倾泻的丰富感受;而“懒能书”则表明了诗人面对这份美景时,虽有万千句子在心头盘旋,却又感到力不能及,只能是浅尝辄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高远情怀。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蛟门春色图,为定海王宣使题

风景蛟门春更佳,晴来满海是云霞。

鲲鲸已入任公钓,波浪长随汉使槎。

天上星辰归画省,人间岁月属桃花。

仙人自有双凫舄,弱水蓬莱路未赊。

(0)

郭将军妻李氏挽诗

夫能以义徇孤忠,家国纲常事则同。

中阃不踰贞妇节,大家何啻古人风?

机丝已断尘灯在,木主新题穗帐空。

博士已铭坟上石,九泉深慰若堂封。

(0)

题白云丈室

空门真足了吾生,一到翛然万虑轻。

下榻偶然清话久,推窗唯见白云横。

银煎瀹茗沙弥黠,宿火添香侍者清。

甚愧主僧知我辈,碧纱窗染待题名。

(0)

题僧超然林石滩水图

公事赋诗纪行役,超然著笔良苦心。

匡庐哀湍走大壑,洞庭橘叶辞空林。

品题六印文章在,流落三朝岁月深。

博雅不烦为鉴定,人间过目尽知音。

(0)

大雪留饮沈晋卿家

有客相知感叹频,白头似与雪相亲。

钟情好语既莫逆,快意深杯忘几巡?

老至欲求餐玉法,病来不厌散花人。

从他柳絮因风起,帘幕轻寒不似春。

(0)

寄陈允中佥事

得放还家休便休,更无褒贬到春秋。

景公死日有千驷,晏子相齐惟一裘。

朱绂既能从尔去,黄金不必为孙谋。

何人得似归来鹤,见彼累累土几丘?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