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
《即事》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古风

十八滩头滩浪高。雨声滴滴水嘈嘈。

万丈巉崖挽不上,漩涡一拄没长篙。

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

息棹惟闻蛙蝇鸣,篝灯自检琴书湿。

朝来拥被正高眠。直至亭午突无烟。

儿童报道籯粮尽,野旷无人青草连。

思向邻舟贷馀粒。欲语不语还羞涩。

林生佞佛持清斋,自啖齑盐倾米汁。

扬郎数米供晨炊,顾见釜中已生鱼。

当年不索长安米,穷途往往叹居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哲理。首句“十八滩头滩浪高”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波涛汹涌的自然环境之中,暗示着生活的起伏不定。接着,“雨声滴滴水嘈嘈”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略显压抑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将要展开的生活故事。

“万丈巉崖挽不上,漩涡一拄没长篙”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湍急和难以驾驭,象征着人生中不可预测的困难和挑战。而“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则进一步展示了面对困境时人们的无助与挣扎,以及在逆境中寻找生存之道的努力。

“息棹惟闻蛙蝇鸣,篝灯自检琴书湿”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孤独的画面,通过夜间的蛙鸣和篝火旁的读书场景,展现了人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一面。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朝来拥被正高眠。直至亭午突无烟”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从清晨到中午的变化,暗示着生活的平凡与不易察觉的流逝。而“儿童报道籯粮尽,野旷无人青草连”则通过孩子的口述,揭示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食物的短缺,以及周围环境的荒凉,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活艰辛的描绘。

“思向邻舟贷馀粒。欲语不语还羞涩”这两句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尴尬,反映了社会关系中的微妙之处。最后,“林生佞佛持清斋,自啖齑盐倾米汁。扬郎数米供晨炊,顾见釜中已生鱼”通过描述两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选择的自由,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奈与困境。

“当年不索长安米,穷途往往叹居诸”则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癸未生朝躔父公父以酒肴而华其陋赋一绝

家贫何敢知生朝,多谢开尊慰寂寥。
要迹一杯辞不受,便埯拙句作琼瑶。

(0)

久不到黄石故人相见多喜余红颜吴世执友喻之

年将四十客莆阳,丱角相看笑语长。
今日生男行冠礼,老如霜柿又逢场。

(0)

岁除增寺看写疏作

元正祈祷万各般,纵道聪明听也难。
料得鬼神应喜我,不曾投疏一相干。

(0)

用余子畏韵其诗有警句云若知瓦砾真成道便觉

少长城闉老一村,平生好语不曾闻。
百年马鬣空埋我,三载鳌头更祝君。
幸有邻僧分隙地,岂无座主识雄文。
须臾忍死携筇立,更看峥嵘足蹑云。

(0)

早梅开后寒日暗天各穿百孔於杖头欲放一时之

梦中只是醒时魂,到老无他学著言。
好句特然生梦里,酷时却费斧斤痕。

(0)

平江课曹待式混补萧中立见之有相怜色因成四

吾乡犹自哂吾徒,易道东来话得无。
幸有蔡邕过爨下,独怜贾岛作原夫。
昌黎俗笔何曾短,永叔文衡不到输。
多少科名成底事,聊安飘泊老江湖。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