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滩头滩浪高。雨声滴滴水嘈嘈。
万丈巉崖挽不上,漩涡一拄没长篙。
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
息棹惟闻蛙蝇鸣,篝灯自检琴书湿。
朝来拥被正高眠。直至亭午突无烟。
儿童报道籯粮尽,野旷无人青草连。
思向邻舟贷馀粒。欲语不语还羞涩。
林生佞佛持清斋,自啖齑盐倾米汁。
扬郎数米供晨炊,顾见釜中已生鱼。
当年不索长安米,穷途往往叹居诸。
十八滩头滩浪高。雨声滴滴水嘈嘈。
万丈巉崖挽不上,漩涡一拄没长篙。
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
息棹惟闻蛙蝇鸣,篝灯自检琴书湿。
朝来拥被正高眠。直至亭午突无烟。
儿童报道籯粮尽,野旷无人青草连。
思向邻舟贷馀粒。欲语不语还羞涩。
林生佞佛持清斋,自啖齑盐倾米汁。
扬郎数米供晨炊,顾见釜中已生鱼。
当年不索长安米,穷途往往叹居诸。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哲理。首句“十八滩头滩浪高”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波涛汹涌的自然环境之中,暗示着生活的起伏不定。接着,“雨声滴滴水嘈嘈”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紧张而略显压抑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将要展开的生活故事。
“万丈巉崖挽不上,漩涡一拄没长篙”这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湍急和难以驾驭,象征着人生中不可预测的困难和挑战。而“舟人相顾戒舟楫,小港洄波冲舟入”则进一步展示了面对困境时人们的无助与挣扎,以及在逆境中寻找生存之道的努力。
“息棹惟闻蛙蝇鸣,篝灯自检琴书湿”两句则转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显孤独的画面,通过夜间的蛙鸣和篝火旁的读书场景,展现了人在困境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一面。这种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
“朝来拥被正高眠。直至亭午突无烟”这两句通过时间的推移,展现了从清晨到中午的变化,暗示着生活的平凡与不易察觉的流逝。而“儿童报道籯粮尽,野旷无人青草连”则通过孩子的口述,揭示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食物的短缺,以及周围环境的荒凉,进一步加深了对生活艰辛的描绘。
“思向邻舟贷馀粒。欲语不语还羞涩”这两句则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与尴尬,反映了社会关系中的微妙之处。最后,“林生佞佛持清斋,自啖齑盐倾米汁。扬郎数米供晨炊,顾见釜中已生鱼”通过描述两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和选择的自由,同时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奈与困境。
“当年不索长安米,穷途往往叹居诸”则是全诗的总结,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当前处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生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