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茅萧索泣寒虫,独自吟诗句未工。
败叶能令沟水黑,乱云不放夕阳红。
半生辛苦空儒服,一岁蹉跎又朔风。
不意穷乡有奇事,暮年得拜鹿门翁。
衡茅萧索泣寒虫,独自吟诗句未工。
败叶能令沟水黑,乱云不放夕阳红。
半生辛苦空儒服,一岁蹉跎又朔风。
不意穷乡有奇事,暮年得拜鹿门翁。
此诗描绘了一位饱经忧患、学问渊博的士人,孤独寂寞之中吟咏不已的情景。首句“衡茅萧索泣寒虫”,以秋季萧瑟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凄凉心境,那些寒蝉也似乎在为诗人的寂寞而啼泣。而“独自吟诗句未工”则表明诗人虽然独处,但心中仍旧装着文学的追求,尽管作品尚未完美。
接下来的“败叶能令沟水黑,乱云不放夕阳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阴郁与复杂。败落的树叶使得小溪变得黯然,而天空中的乌云却又挡住了夕阳的光辉,这一切都在强调一种被压抑的情感。
“半生辛苦空儒服,一岁蹉跎又朔风”,诗人通过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一生的努力与奋斗却收获甚微的无奈。"儒服"暗指士人的衣着,而"蹉跎"则形容步履艰难,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
最后,“不意穷乡有奇事,暮年得拜鹿门翁”,却带来了一丝转机。诗人在晚年时遇见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奇遇——鹿门翁,这位翁可能是一位德高望重之士,或是指某种精神上的导师。这样的遭遇给了诗人新的希望与启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位知识分子在逆境中不懈追求、终获新生的一种精神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