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有楼台处,微闻钟磬声。
溪横前路绝,人在别峰行。
天远水云淡,春深花柳明。
如果解尘鞅,亲和法王城。
似有楼台处,微闻钟磬声。
溪横前路绝,人在别峰行。
天远水云淡,春深花柳明。
如果解尘鞅,亲和法王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田园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个人情感之间和谐的对话。
"似有楼台处,微闻钟磬声。" 开篇即以楼台隐现,钟磬声响,营造出一片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古老寺庙之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精神的宁静。
"溪横前路绝,人在别峰行。" 接下来的两句,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地理环境——溪水拦腰而过,将道路切割开来,而诗人却选择了另一座山峰继续前行。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映射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对自由与探索的向往。
"天远水云淡,春深花柳明。" 这两句是对景色的进一步描绘,天空辽阔,水面上浮动着淡淡的云影,而春日里花开柳绿,生机勃勃。这一幕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抒情。
"如果解尘鞅,亲和法王城。" 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如果"一词,表达了条件或假设,而"解尘鞅"则是指超脱世俗尘埃,达到精神上的解脱与宁静。"亲和法王城"中,"法王城"可能象征着佛教的圣地或心灵的归宿之所,表达了诗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传递了一种超脱红尘、向往清净的心境,是宋代词风中极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