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府荒城内,颓垣只四门。
先朝曾驻跸,当日是雄籓。
綵帛连楼满,笙歌接巷繁。
一逢三月火,惟吊国殇魂。
旧府荒城内,颓垣只四门。
先朝曾驻跸,当日是雄籓。
綵帛连楼满,笙歌接巷繁。
一逢三月火,惟吊国殇魂。
这首诗描绘了大同城的历史变迁与繁华过往。开篇“旧府荒城内,颓垣只四门”,以苍凉之景起笔,暗示了城市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衰败,四门仅存,荒草蔓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接着,“先朝曾驻跸,当日是雄籓”两句,通过追忆往昔,展现了大同作为重要藩镇的历史地位,先朝帝王曾在此停留,彰显其昔日的显赫与战略价值。
“綵帛连楼满,笙歌接巷繁”描绘了大同城往日的繁华景象,彩绸布满了高楼大厦,音乐与歌声在街巷间交织,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生动地勾勒出一个充满活力与艺术气息的城市风貌。
然而,“一逢三月火,惟吊国殇魂”两句则揭示了历史的残酷与变迁,一场大火将这一切繁华瞬间化为乌有,只剩下对亡灵的哀悼,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今昔,展现了大同城从繁华到衰败的历史变迁,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过往的追思,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故人还喜笑言同,把酒相看似梦中。
老去卜邻逢晏子,从来解榻赖陈公。
画船稳泛平溪渌,层观高横落日红。
莫讶狂歌先尽醉,预愁羁旅向山东。
恋德怀贤出禁城,片心长挂若摇旌。
留侯老弃人间事,白傅诗传海外名。
潇洒琴尊资上寿,太平风月属高情。
已知世故无关虑,佳句犹烦训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