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江海人,抗怀天下事。
阅历多激情,沈冥有馀志。
贾生洛阳子,梅福抱关吏。
流涕复上书,言之岂不义。
贤者与道隆,儒林恶言肆。
愿从君子游,寡学当默识。
古来江海人,抗怀天下事。
阅历多激情,沈冥有馀志。
贾生洛阳子,梅福抱关吏。
流涕复上书,言之岂不义。
贤者与道隆,儒林恶言肆。
愿从君子游,寡学当默识。
这首诗《读史》由清代诗人姚鼐所作,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自身修养的追求。
首句“古来江海人,抗怀天下事”,开篇即以“江海人”象征那些胸怀大志、不拘一格的人物,他们虽身处江湖,却心系天下,有着超越常人的远见和抱负。接下来“阅历多激情,沈冥有馀志”两句,描绘了这些人物在经历丰富的人生后,依然保持着激情与坚定的志向,即使在深思熟虑中也未曾失去对理想的追求。
接着,“贾生洛阳子,梅福抱关吏”引用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贾谊是汉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曾为汉文帝起草策论;梅福则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以清廉著称。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才华横溢与道德高尚并重的重要性。
“流涕复上书,言之岂不义”则描述了贾谊因直言进谏而受到贬谪,但他仍坚持自己的理想,继续上书表达自己的观点。这种为正义发声的行为,即便面临困难与挫折,也体现了其高尚的品质。
“贤者与道隆,儒林恶言肆”指出贤能之人往往能够引领时代的潮流,而学术界有时会充斥着非议与批评。这反映了社会对杰出人才的复杂态度,既有对其成就的肯定,也有对其行为的质疑。
最后,“愿从君子游,寡学当默识”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为伍,即使自己学识浅薄,也应该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增长智慧。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是对自己修养提升的一种期许。
综上所述,《读史》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探讨了个人理想、道德修养、知识积累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成长的积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