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其一》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其一》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华顶苕荛四望开,正逢萧瑟气悲哉。

黄河忽堕三峰下,秋色遥从万里来。

北极风尘还郡国,中原日月自楼台。

君王傥问仙人掌,愿上芙蓉露一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杪秋时节登临太华山绝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华顶苕荛四望开”,以华顶为视角,展现出四周开阔的景象,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幅壮丽的画卷。接着,“正逢萧瑟气悲哉”一句,点出了季节的特征——秋风萧瑟,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绪。

“黄河忽堕三峰下,秋色遥从万里来。”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黄河仿佛从远处的三峰之下突然坠落,而秋色则从遥远的地方飘然而至,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雄伟壮观,也寓意着时间与空间的辽阔无垠。这种景象的描绘,不仅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也引发了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深思。

“北极风尘还郡国,中原日月自楼台。”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地域和历史的长河。北极的风尘与中原的日月,分别代表了边疆与中心、动荡与稳定,通过对比,凸显了国家的广阔与复杂性。同时,楼台的意象,既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成就,也暗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君王傥问仙人掌,愿上芙蓉露一杯。”诗人以假设的方式,想象如果君王询问关于仙人掌的知识,他愿意献上一杯来自芙蓉花上的露水。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也蕴含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个诗句在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君王的敬仰之情。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历史、时间和理想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病中闻雨

官居寥落禁门东,秋满长安一夜风。

老病不眠成展转,五更钟鼓雨声中。

(0)

书秦处度所作松石

怜君作诗自无敌,游戏诗馀画成癖。

高堂奋袖风雨来,霜干云根动秋色。

长怀祝融天柱峰,万年不死之乔松。

观君此画已无斁,不复望云支瘦筇。

(0)

和曾伯容梅诗二首·其二

欲开不开香满枝,小池枝映碧琉璃。

岭头功德真相似,不点光明待几时。

(0)

复用前韵寄伯容兼其三子

高阁巍临汉水边,从来谈舌自摩天。

华公不用徒辞位,哙等何堪复比肩。

他日屡藏闾里骨,而今时纵校人鲜。

庞公父子皆知道,试问王家三少年。

(0)

复用韵成一首特作狡猾尔勿诮吾作梦也想当一笑

忆昔儿曹气尚全,逢人箕踞辄谈天。

摄衣便欲探龙颔,唾手何辞举彘肩。

自免敝冠归落寞,便磨馀墨坏华鲜。

如今事事皆慵退,大似黄杨厄闰年。

(0)

昨日一诗乃是见赠亦复次韵为报

阿师卧处白云连,几外千峰秀接天。

渐畏声名收虎视,何尝骨相露鸢肩。

雄风高论鹢飞退,皓雪新诗鹤夺鲜。

老眼熨摩今有待,徵书同到起延年。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