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樽酹酒问婵娟,来照人间是几年。
从古到今今复古,才圆又缺缺还圆。
隔千里共何同异,描万象真无丑妍。
最是婆娑仙桂树,新枝不长出青天。
开樽酹酒问婵娟,来照人间是几年。
从古到今今复古,才圆又缺缺还圆。
隔千里共何同异,描万象真无丑妍。
最是婆娑仙桂树,新枝不长出青天。
这首诗是杨公远的《次宋省斋问月》,属于宋末元初时期。这是一首咏月之作,诗人通过对月亮与否的提问,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思考。
开篇“开樽酹酒问婵娟”两句,以饮酒赏月作为背景,提出一个哲理性的问题,将月亮比作美丽而难以把握的人间美好。"来照人间是几年"则是在询问时间的流逝与月亮的变化是否能衡量人间世事的变迁。
接着“从古到今今复古,才圆又缺缺还圆”四句,通过对月相的描述,表达了一个轮回观念,即一切都在循环往复之中,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月亮的盈亏更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
“隔千里共何同异”两句,通过空间上的距离感慨于时间上的久远,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无法复返的哀愁。"描万象真无丑妍"则是在抒发诗人对于世界万象的描绘与欣赏中,寻求永恒之美。
最后“最是婆娑仙桂树,新枝不长出青天”两句,以仙桂树为喻,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新枝不长出青天"则是在描绘桂树生长缓慢,隐喻着诗人对于个人生命和才华发展的期待与担忧。
这首诗通过月亮的变化来探讨时间与世事的关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永恒美好和精神追求的渴望。
才疏政拙愧能名,黄发犹欣见老成。
林壤固知聊自乐,门闾要是已堪旌。
持杯潋滟千眉耸,落笔纵横四坐惊。
笳鼓过君应一笑,平田两部足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