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峰矗矗海门扃,几度潮回梦里听。
画壁已随僧腊尽,彩幡犹绕佛灯青。
空墙无恙龙梢合,危磴长留虎迹腥。
蛤蜊香残璎珞折,紫檀金粟总冥冥。
千峰矗矗海门扃,几度潮回梦里听。
画壁已随僧腊尽,彩幡犹绕佛灯青。
空墙无恙龙梢合,危磴长留虎迹腥。
蛤蜊香残璎珞折,紫檀金粟总冥冥。
这首诗描绘了兴善寺废址的荒凉与历史的沧桑感。首联“千峰矗矗海门扃,几度潮回梦里听”以壮阔的山峰和闭锁的海门起笔,营造出一种深远而静谧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现在的寂寥。次联“画壁已随僧腊尽,彩幡犹绕佛灯青”通过“画壁”与“彩幡”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佛教文化的传承,画壁随时间消逝,而彩幡依旧环绕着佛灯,象征着信仰的永恒。
接着,“空墙无恙龙梢合,危磴长留虎迹腥”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废址的荒凉景象,空墙虽无恙,但龙梢合的景象暗示着曾经的生机与活力已不复存在;危磴上留下的虎迹,腥味弥漫,更添了几分荒野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无情。
最后,“蛤蜊香残璎珞折,紫檀金粟总冥冥”以蛤蜊香的残余与璎珞的折断,以及紫檀与金粟的暗淡,形象地描绘了兴善寺的衰败与破落,整个画面充满了凄凉与哀愁,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
整首诗通过对兴善寺废址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变迁,引人深思。
昔人只解笑移山,未信移山不作难。
一昨月山三里外,先生掇取近栏干。
竹国风世界,梅兄雪友朋。
地清无可比,且道玉壶冰。
石友拳然万仞姿,竹君啸处一川漪。
更无二客随巾屦,谁见先生觅句时。
脚底一朵云,乘之绕空碧。
前身王子乔,今代李太白。
韩子不肯佛,饶操苦出家。
何如妙净老,紫橐碧莲花。
银河月外来,玉虹天上落。
骑虹弄银河,人间无个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