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闻雷阵殷高天,顷刻秋霖到枕边。
点滴寒更不成寐,沾涂士卒更堪怜。
乍闻雷阵殷高天,顷刻秋霖到枕边。
点滴寒更不成寐,沾涂士卒更堪怜。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暴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雷声、秋雨以及它们对人和士兵的影响。首句“乍闻雷阵殷高天”以“乍闻”二字开篇,生动地表现了雷声突然而至的震撼感,接着“殷高天”三字则将雷声的威力与天空的辽阔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惊心动魄的氛围。次句“顷刻秋霖到枕边”则从听觉转向了触觉,描述了雨水在短时间内倾泻而下的情景,仿佛秋雨直接打在了读者的枕边,让人感受到雨势之急。
第三句“点滴寒更不成寐”进一步深化了雨夜的氛围,通过“点滴”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雨滴落在屋檐或地面的声音,同时“寒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寒冷,而“不成寐”则表达了因雨声而难以入眠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雨夜的独特感受。最后一句“沾涂士卒更堪怜”将视角转向了士兵,通过“沾涂”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士兵在雨中受苦的情景,尤其是“更堪怜”三字,表达了对士兵处境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战争中士兵命运的关注和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人文关怀。
修厦欺晴日,重帘度细风。
群仙不烦促,长在广寒宫。
寻芳空茂木,斗草得幽兰。
歌舞纤絺健,嬉游玉佩珊。
新煮青筠稻米香,旋抽独{尔虫}薄罗光。
剩堆雕俎添崖蜜,争作轻衫荐寿觞。
御沟绕殿细无声,飞洒彤墀晓气清。
开到石榴花欲尽,阴阴高柳一蝉鸣。
蜀中酴醾生如积,开落春风山寂寂。
已怜正发香晻暧,犹受未开光的皪。
半垂野水弱如坠,直上长松勇无敌。
风中娜娜应数丈,月下煌煌真一色。
故园闻道开愈繁,老人自恨归无日。
百花已过春欲莫,燕坐绳床空数息。
朝来满把得幽香,案头乱插铜瓶湿。
一番花芘转头空,谁能往问天台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