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草,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草,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花卉,它的香气不像国色那般明显和强烈,却有着自己的独特芬芳。诗中的“幽植众宁知”表达了这种花卉生长在隐蔽之处,只有少数人能领略其美。而“芬芳只暗持”则形容它的香气不张扬,仅存于自己,不向外散发。
“自无君子佩”这一句,通过古代士人佩戴兰草以示清高品格的习俗,表明这种花卉尚未得到应有的赏识和佩戴。而“未是国香衰”则进一步强调,这种花卉虽然美好,但还不是被广泛认可和推崇的国色。
接下来的两句“白露沾长草,春风到每迟”,描绘了自然界中细雨滋润着长长的草blade,以及春风轻拂,每一次到来都显得那么悠缓。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
最后,“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幽兰的赞赏之情,认为它虽然不像那些处于显眼位置的花卉那样引人注目,但它所散发的香气却是那么地浓郁和令人陶醉。这两句也可以解读为诗人在表达一种超越世俗标准的审美观点,认为真正的美,不必然需要被广泛认可或位于显眼之处。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幽兰独特香气与生长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在美、隐逸生活和超凡脱俗审美情趣的向往。
因缘还是范湾边,乾巽峰高四应全。
千古青山逢具眼,数茎秋鬓近衰年。
倒骑黄犊循来路,贪看行龙下远田。
惭愧邻翁为指说,传闻此地产英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