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书由天资,成就在学力。
遍搜古人奇,一悟或有得。
篆分绝矜严,取势常以逆。
草真趋隽永,神味务自适。
庸庸宋益弛,晋魏诚造极。
扫去殊未能,岂免为人役。
幼年慕从祖,淳古仍宕激。
中年观忠端,独往深莫测。
米颠恨其手,坐受谈口厄。
纵手且勿谈,破柱来霹雳。
能书由天资,成就在学力。
遍搜古人奇,一悟或有得。
篆分绝矜严,取势常以逆。
草真趋隽永,神味务自适。
庸庸宋益弛,晋魏诚造极。
扫去殊未能,岂免为人役。
幼年慕从祖,淳古仍宕激。
中年观忠端,独往深莫测。
米颠恨其手,坐受谈口厄。
纵手且勿谈,破柱来霹雳。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杂诗(其二)》。诗中,作者以书法艺术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书法技艺独特见解和对历史流变的感慨。
首句“能书由天资,成就在学力”,强调了书法天赋与后天努力的重要性,认为书法技艺的精湛既源于个人天生的才情,也依赖于刻苦的学习和实践。接下来,“遍搜古人奇,一悟或有得”表明作者对古代书法家的深入研究,以及通过领悟获得的独特见解。
“篆分绝矜严,取势常以逆”描述了篆书和分书(隶书)的严谨风格,以及它们在运笔上常常采取出人意料的转折,体现了书法的韵律美。而“草真趋隽永,神味务自适”则转向草书和真书(楷书),强调追求深远悠长的韵味,以及追求书法内在精神的自在舒适。
“庸庸宋益弛,晋魏诚造极”批评了宋代书法的平庸,认为晋魏时期的书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然而,“扫去殊未能,岂免为人役”又表达了对彻底摒弃旧习的困难,指出即使想要革新,也可能难以摆脱前人的影响。
最后,“幼年慕从祖,淳古仍宕激。中年观忠端,独往深莫测”回忆自己早年对先辈书法的仰慕,以及中年时对书法独立精神的探索,深沉而神秘。结尾处“米颠恨其手,坐受谈口厄。纵手且勿谈,破柱来霹雳”借米芾之名,表达对过于拘泥于传统观念的不满,倡导大胆创新,如雷霆万钧之力,打破常规。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书法修养,还寓含了他对艺术创新的思考和对传统束缚的挑战。
睹娇红细捻。是西子、当日留心千叶。西都竞栽接。
赏园林台榭,何妨日涉。轻罗慢褶。
费多少、阳和调燮。
向晓来、露浥芳苞,一点醉红潮颊。双靥。
姚黄国艳,魏紫天香,倚风羞怯。云鬟试插。
引动狂蜂浪蝶。
况东君开宴,赏心乐事,莫惜献酬频叠。
看相将,红药翻阶,尚馀侍妾。
一叶鸣秋,五蓂纪瑞,申月还庆生申。
巍巍郎宿,辉映寿星明。
一段精神玉立,秋潭自、足副徽称。
长生箓,只在公丹府,何待祝修龄。
粉垣,才过了,便持荷橐,光近枫宸。
况金瓯将启,庆满槐庭。
朝旆行行入侍,彩衣映、衮冕辉新。
从今去,相门出相,未数汉韦平。
日毂金钲赤,雪窦水晶寒。
支机石下翻浪,喷薄出层关。
半夜雌龙惊走,明日灵蛇张甲,蜚上石盘桓。
多谢山君护,未放醉翁闲。安得醉,风泚泚,露珊珊。
翠云老子,邀我瑶佩驾红鸾。
一勺流觞何有,万石横缸如注,虹气饮溪乾。
忽梦坐银井,长啸俯清湍。
云溪深处万松林,烟起晴天自作尘。
根向九华分结处,与君同是墨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