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梅》
《梅》全文
唐 / 韦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高树临溪艳,低枝隔竹繁。

何须是桃李,然后欲忘言。

拟折魂先断,须看眼更昏。

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开篇“高树临溪艳,低枝隔竹繁”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勾勒出一副美丽的画面:高大的树木倾泻其间,低垂的枝条与茂密的竹丛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开阔又幽深的空间氛围。这里的“艳”字用得好,不仅形容了树木之美,也暗示了一种生机勃勃、繁盛昌盛的景象。

然而,紧接着“何须是桃李, entonces欲忘言。”这两句诗人的情感发生转折,他不再沉浸于眼前的美景,而是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桃李之类的名花出现时才想要忘记某种语言或话语?这里的“何须”表达了一种不屑,一种超越物欲的淡然。诗人似乎在探讨,真正的美,不仅仅在于外在的景色,更在于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随后,“拟折魂先断,须看眼更昏。”这两句则是对上述情感态度的一种深化。诗人表达了即便想要将这种美好之物带走,但灵魂的断裂却在先,这是一种极端的情感表达,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冲突的深刻体验。而“须看眼更昏”则是对此前景象的一种回味,同时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自省。

最后,“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这两句诗转向了新的意境。诗人通过提及“南陌草”,一种平凡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植物,表达了一种对于过去英雄辈出的无尽思念。而“却解望王孙”则是对这种思念的一种释然,似乎在说,即便是普通的野草,也能令人理解和放下那些宏大而遥远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美好与超越的深刻思考。每一句都精炼而富有寓意,共同构建出一个既充满哲理又不失情感丰沛的艺术世界。

作者介绍

韦蟾
朝代:唐

韦蟾 [唐](公元?年至八七三年左右)字隐珪,下杜(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大中七年登进士及第,辟徐商襄阳掌书记。咸通中,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刑部侍郎。乾符初,出为鄂岳观察使。咸通末,终尚书左丞。其在襄阳与徐商等唱和诗编为《汉上题襟集》,已佚。《生平事迹见《翰苑群书》卷上丁居晦《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旧唐书》卷一八九、《唐诗纪事》卷五八。蟾所作诗,《全唐诗》今存十首。
猜你喜欢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三十九

缓缓花随陌上去,娟娟月过故乡来。

无人解识娘生面,外道疑怀圣者胎。

活路无踪寻九折,死灰有燄射三能。

天吴紫凤饶璀璨,剪取或堪供袜材。

(0)

读甘蔗生遣兴诗次韵而和之七十六首·其二十八

燕反自嗔薪木毁,鼠归空汎月明航。

宝璎无力供诸佛,巾帼何辞诮女郎。

食豕食人颜不泚,于羊于蚁智双降。

冰蚕浴火如霜雪,劳尔添柴沸镬汤。

(0)

广落花诗三十首·其二十九

嬴皇兀山辇金埋,千春粉黛消秦淮。

芙蓉无数蚀宝剑,鸳鸯岂但坼金钗。

三月通闰只紫莽,五色欲补谁皇娲。

一声举棹唱年少,玉树歌终泣越娃。

(0)

续落花诗三十首·其七

将军畦下久归来,狄相门前有未开。

吾与尔夫分用舍,公无困我试风雷。

黄冠紫陌千株菜,赵女南山一顷萁。

拾取残英能几客,杏坛凋谢赴王骀。

(0)

暑过友人新斋六首·其一

烧灯照双影,两心在影中。

影随灯去留,此心满虚空。

(0)

梅花·其一

墟里寒烟罩断桥,年来春色最萧条。

船山半曲清溪里,霜日黄曛一树遥。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王鼎 冯惟讷 程元凤 孙绰 顾景星 丘为 阴铿 高蟾 韩亿 鱼玄机 魏收 孟昶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