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居十首·其二》
《山居十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已办深山老此身,到来山事又从新。

拟安水碓寻溪路,取转租田替佃人。

秋月满天云影碎,西风匝地雁声频。

目前景物随时得,收拾僧房且过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感悟与体验。首句“已办深山老此身”,透露出诗人已经将自己融入深山之中,准备在此度过余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心境。接下来,“到来山事又从新”则暗示山中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新的挑战和乐趣,强调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适应与享受。

“拟安水碓寻溪路,取转租田替佃人。”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山中的日常活动,他计划在溪边设置水碓,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也反映了他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取转租田替佃人”,诗人表达了对土地和劳作的尊重,以及对帮助他人减轻负担的善意。

“秋月满天云影碎,西风匝地雁声频。”这两句描绘了山中四季变换的美丽景色,尤其是秋天的月夜,满天的云彩映照在月光下,破碎的光影与远处雁群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目前景物随时得,收拾僧房且过春。”这两句总结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季节的期待。他认为,眼前的每一处景致都是值得珍惜的,无论是春天还是其他季节,都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收拾好僧房,意味着他愿意在山中度过每一个春天,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登黄鹤楼

黄鹤仙人去不还,层楼高涌入云端。

江天风景应无限,好写图归取自看。

(0)

九日?川庄登高高明

衡门秋飒绝嚣尘,三径潇潇旧隐沦。

老去菊萸犹自媚,节临兄弟转相亲。

插花欲满参军帽,洒酒惭非处士巾。

莫问明年谁更健,陶然一醉卧松筠。

(0)

南溪精舍

谁把南溪作胜游,未须此外觅瀛洲。

山含晓气明如洗,树映波光翠欲浮。

碧水有天开洞府,白云无梦绕王侯。

我来漫作沧浪咏,一曲歌残古渡头。

(0)

丁未冬初到家偶成

鹊噪门庭喜气扬,天涯游子拜高堂。

双亲已慰倚闾望,诸弟应欣接雁行。

儿女牵衣开口笑,宾朋移席话情长。

灯前对影犹疑梦,且举寒暄一叙觞。

(0)

登岳宿上封寺

攀缘直上最高峰,五老山尊让祝融。

南去香炉插天柱,东回紫盖拥芙蓉。

入云鸡犬通仙界,出洞苍虬隐怪松。

风送梵音人语静,炉烟袅袅傍疏钟。

(0)

挹泉亭

旧游随处足堪誇,两度飞来兴转嘉。

捣药老僧忘入定,吠泉仙犬祇眠花。

洞岩几处风烟古,楼阁诸天薜荔斜。

一水红尘填不满,千秋长泛利名槎。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