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办深山老此身,到来山事又从新。
拟安水碓寻溪路,取转租田替佃人。
秋月满天云影碎,西风匝地雁声频。
目前景物随时得,收拾僧房且过春。
已办深山老此身,到来山事又从新。
拟安水碓寻溪路,取转租田替佃人。
秋月满天云影碎,西风匝地雁声频。
目前景物随时得,收拾僧房且过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独特感悟与体验。首句“已办深山老此身”,透露出诗人已经将自己融入深山之中,准备在此度过余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归隐自然的心境。接下来,“到来山事又从新”则暗示山中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新的挑战和乐趣,强调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适应与享受。
“拟安水碓寻溪路,取转租田替佃人。”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在山中的日常活动,他计划在溪边设置水碓,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也反映了他对劳动生活的热爱。同时,通过“取转租田替佃人”,诗人表达了对土地和劳作的尊重,以及对帮助他人减轻负担的善意。
“秋月满天云影碎,西风匝地雁声频。”这两句描绘了山中四季变换的美丽景色,尤其是秋天的月夜,满天的云彩映照在月光下,破碎的光影与远处雁群的叫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目前景物随时得,收拾僧房且过春。”这两句总结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季节的期待。他认为,眼前的每一处景致都是值得珍惜的,无论是春天还是其他季节,都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收拾好僧房,意味着他愿意在山中度过每一个春天,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淡泊与自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