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向江湄学漫游,诗囊茶灶载扁舟。
碧空呼鹤频招手,浅濑观鱼辄点头。
棹过芦花惊水鸟,角吹洲畔逐溪牛。
风清兼吐山巅月,醉听渔歌自在流。
长向江湄学漫游,诗囊茶灶载扁舟。
碧空呼鹤频招手,浅濑观鱼辄点头。
棹过芦花惊水鸟,角吹洲畔逐溪牛。
风清兼吐山巅月,醉听渔歌自在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然自得的放舟江上图景。诗人以“长向江湄学漫游”开篇,点明了放舟活动的地点和目的——在江边自由自在地游玩。接下来,“诗囊茶灶载扁舟”,形象地展示了诗人随身携带的行装,以及乘坐的小舟,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出游的独特氛围。
“碧空呼鹤频招手,浅濑观鱼辄点头”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鹤和鱼赋予了人的动作,鹤在碧蓝的天空中呼唤,诗人频频招手回应;鱼在浅浅的河水中游动,诗人点头示意。这些生动的细节,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反映了诗人与自然界的亲密无间。
“棹过芦花惊水鸟,角吹洲畔逐溪牛”描绘了诗人划船经过芦花丛时,惊起了栖息的水鸟;而吹响的号角则驱赶着岸边的溪牛。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放舟活动中的动静之美,既有宁静的自然景色,也有活泼的生活场景。
最后,“风清兼吐山巅月,醉听渔歌自在流”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清风徐来,山巅之月仿佛被轻轻吐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醉心于自然美景之中,倾听远处渔歌,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追求。
五官各效用,四肢同一体。
惟兹左右手,相依甚唇齿。
伸屈影随形,拮据臂使指。
嗟予苦支绌,双肘常搁几。
右腕勤握笔,左亦藉伸纸。
奈何筋力衰,酬酢艰拜跪。
若非借手援,一蹶奚由起。
手为足代僵,足赖手相抵。
笃哉手足情,左右之曰以。
右有左不宜,终觉妨举止。
眇也犹能视,跛也犹能履。
两手如两翼,折一差池矣。
独任方知难,分劳将何恃。
颠而不能扶,则将焉用彼。
药少不龟灵,医谁折肱技。
瑟缩困寒冬,春渐回腕底。
偏枯得吹嘘,废疾起衰靡。
苦乐本相关,休戚同一视。
把臂重拊摩,合掌共欢喜。
痛定还思痛,骨肉何彼此。
从兹互提携,战兢慎伤毁。
吾老手已疲,常怀失足耻。
谁谓同气亲,交愈乃如是。
世有袗臂人,未解疾痛耳。
《去冬在郡因拜跪倾跌,致伤左腕,历七旬之久。左既不胜其苦,右亦倍形其劳,今幸小愈,感而吟此》【清·刘绎】五官各效用,四肢同一体。惟兹左右手,相依甚唇齿。伸屈影随形,拮据臂使指。嗟予苦支绌,双肘常搁几。右腕勤握笔,左亦藉伸纸。奈何筋力衰,酬酢艰拜跪。若非借手援,一蹶奚由起。手为足代僵,足赖手相抵。笃哉手足情,左右之曰以。右有左不宜,终觉妨举止。眇也犹能视,跛也犹能履。两手如两翼,折一差池矣。独任方知难,分劳将何恃。颠而不能扶,则将焉用彼。药少不龟灵,医谁折肱技。瑟缩困寒冬,春渐回腕底。偏枯得吹嘘,废疾起衰靡。苦乐本相关,休戚同一视。把臂重拊摩,合掌共欢喜。痛定还思痛,骨肉何彼此。从兹互提携,战兢慎伤毁。吾老手已疲,常怀失足耻。谁谓同气亲,交愈乃如是。世有袗臂人,未解疾痛耳。
https://shici.929r.com/shici/FweV2AM.html
棠阴深处忆慈云,继武钤江感旧闻。
孝治尚传前召父,循声今见小冯君。
重来彩服流余庆,一卷笙诗接古芬。
我是龙潭旧乡里,武城高仰意常殷。
炎炎烈日山骨枯,群凶膏地草不腴。
白石齿齿散满途,槎枒髑髅挂朽株。
叹息顽魂死不悟,枉饱蝼蚁悲行路。
徒令人指古战场,道旁摩击还如故。
从来小丑如莽榛,痛截根藤免蔓延。
始信萑苻用烈火,至今东里思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