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数铜龙,莲漏刚三点。
细雨飒飒敲窗,银烛和谁剪。
桐花薄试红绵,不似西风飐。算到底、春宵比秋暖。
心上事,且付与,南楼雁。锦浪桃花,都道水深情浅。
谁识焦心,绿蜡笺长不能展。玉女应回笑电。
静数铜龙,莲漏刚三点。
细雨飒飒敲窗,银烛和谁剪。
桐花薄试红绵,不似西风飐。算到底、春宵比秋暖。
心上事,且付与,南楼雁。锦浪桃花,都道水深情浅。
谁识焦心,绿蜡笺长不能展。玉女应回笑电。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樊增祥所作的《荔子香近·雨夜书感》。诗中通过描绘夜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情感。"静数铜龙,莲漏刚三点",铜龙和莲花漏滴声,暗示时间已至深夜,诗人独自静坐,心境宁静。"细雨飒飒敲窗,银烛和谁剪",细雨轻敲窗户,烛光摇曳,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
"桐花薄试红绵,不似西风飐",用桐花和轻柔的红绵比喻雨中的景色,与西风相比,更显温婉。"算到底、春宵比秋暖",进一步强调了春夜的温暖,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愁绪。"心上事,且付与,南楼雁",将心事寄托于南飞的大雁,希望它们能传递自己的情感。
"锦浪桃花,都道水深情浅",借锦浪桃花和流水,表达对深情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谁识焦心,绿蜡笺长不能展",焦心之事无人理解,只能在绿色蜡纸上书写,却无法舒展,透露出诗人的苦闷和压抑。最后以"玉女应回笑电"收尾,可能寓意着期待得到某种解脱或回应,但又带着一丝无奈和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夜的景象,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