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陈迹此流传,班史苏诗岂必然。
故老皆言家即寺,痴儿误入海求仙。
莫将刘项分羹鼎,来涴巢由洗耳泉。
欲采菖蒲无觅处,且随箫鼓乐新年。
齐人陈迹此流传,班史苏诗岂必然。
故老皆言家即寺,痴儿误入海求仙。
莫将刘项分羹鼎,来涴巢由洗耳泉。
欲采菖蒲无觅处,且随箫鼓乐新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蒲涧寺》,通过对古今文人的评价和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追求的独特见解。
“齐人陈迹此流传,班史苏诗岂必然。”这两句是对文学成就的一种质疑,指出历史上一些人的作品或许并非都值得流传,同时也表明即便是著名如班固、苏轼的文章,也不是全部都是经典。
“故老皆言家即寺,痴儿误入海求仙。”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故老”指的是那些年长有智的人,他们将平凡的家庭生活比喻为僧院,而“我”——诗中的“痴儿”,则不自量力地追寻远大的理想,甚至愿意冒险进入未知的海洋去寻找神仙。
“莫将刘项分羹鼎,来涴巢由洗耳泉。”这两句借用历史上著名的分羹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过度纠缠于世俗的功利之争,而是应该到“洗耳泉”去净化心灵。
最后,“欲采菖蒲无觅处,且随箫鼓乐新年。”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自然之物(菖蒲)的向往,以及在无法找到理想的现实中,他选择了顺其自然,与世相随,享受简简单单的生活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个人追求与超脱世俗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股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