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蒲涧寺》
《蒲涧寺》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齐人陈迹此流传,班史苏诗岂必然。

故老皆言家即寺,痴儿误入海求仙。

莫将刘项分羹鼎,来涴巢由洗耳泉。

欲采菖蒲无觅处,且随箫鼓乐新年。

(0)
翻译
齐地的人们传颂着这些往事,班固和苏轼的诗篇是否真的如此。
老人们都说家乡就是一座寺庙,无知的孩子误入海中寻找仙人。
不要把刘邦与项羽的争夺比作争夺天下,也不要让污浊玷污巢父、许由的清泉。
想采摘菖蒲却无处可寻,暂且跟随热闹的箫鼓声欢庆新年。
注释
齐人:指齐地的人。
班史:班固的历史著作。
苏诗:苏轼的诗歌。
必然:必然如此,指原有的记载或传统。
故老:年老的人。
家即寺:家乡就像一座寺庙。
痴儿:无知的孩子。
海求仙:大海中寻找仙人。
刘项:刘邦和项羽。
分羹鼎:比喻争夺天下。
涴:玷污。
巢由:巢父和许由,古代隐士。
菖蒲:一种水生植物,古人常用于祭祀。
觅处:寻找的地方。
箫鼓:吹箫打鼓,指节日庆祝活动。
新年:指春节等新年庆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蒲涧寺》,通过对古今文人的评价和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和个人追求的独特见解。

“齐人陈迹此流传,班史苏诗岂必然。”这两句是对文学成就的一种质疑,指出历史上一些人的作品或许并非都值得流传,同时也表明即便是著名如班固、苏轼的文章,也不是全部都是经典。

“故老皆言家即寺,痴儿误入海求仙。”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故老”指的是那些年长有智的人,他们将平凡的家庭生活比喻为僧院,而“我”——诗中的“痴儿”,则不自量力地追寻远大的理想,甚至愿意冒险进入未知的海洋去寻找神仙。

“莫将刘项分羹鼎,来涴巢由洗耳泉。”这两句借用历史上著名的分羹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过度纠缠于世俗的功利之争,而是应该到“洗耳泉”去净化心灵。

最后,“欲采菖蒲无觅处,且随箫鼓乐新年。”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自然之物(菖蒲)的向往,以及在无法找到理想的现实中,他选择了顺其自然,与世相随,享受简简单单的生活乐趣。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个人追求与超脱世俗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股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引奏后即事八首·其五

珠帘绿缬紫葳蕤,小凤头轩花下移。

长信宫前宣使急,平阳促马赴瑶池。

(0)

思田园三首·其二

园田二三月,不尽花枝烟。

青村对鸣鸠,茅屋下寒泉。

蒸茶复刈麦,俱及谷雨前。

盈盈斯螽股,采采柔桑钱。

岩居远朝列,云卧隔市廛。

迩来多行役,裘敝不得旋。

(0)

客中闻四弟消息

昨遇梁园使,孤城舍弟居。

干戈常在目,烽火不通书。

汝计犹长剑,吾心已弊庐。

两乡千里隔,瞻望各沾裾。

(0)

紫极宫访刘安元

尔溯严陵濑,来为歙浦游。

载书经水驿,下榻借山楼。

雾变初晴雨,蝉吟未夏秋。

高高翠微里,而我此相求。

(0)

寄都主事穆

江草唤愁生,思君黄鸟鸣。

遥心将夜月,同满阖闾城。

(0)

雪七绝·其二

绿水初冰百子池,飞花正满万年枝。

君王夜醉瑶台雪,侍女冬歌白苧词。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萧颖士 丘迟 赵执信 卢肇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