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孙百篇游天台》
《送孙百篇游天台》全文
唐 / 方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东南云路落斜行,入树穿村见赤城。

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

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底生。

更有仙花与灵鸟,恐君多半未知名。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ūnbǎipiānyóutiāntái
táng / fānggān

dōngnányúnluòxiéxíngshù穿chuāncūnjiànchìchéng
yuǎnjìnchángshíjiēyào

gāochùquánshēng
yìngyánxiàngchuángtóuméi湿shīzhúyúncóngzhùshēng

gèngyǒuxiānhuālíngniǎokǒngjūnduōbànwèizhīmíng

翻译
向着东南的云雾小径倾斜而下,穿越树林村落显露出赤色的山城。
无论远近总是弥漫着草药的气息,无论高处低处都回响着泉水的声音。
阳光照耀岩石,渐渐消失在床头之后,潮湿中烛火燃起,仿佛云朵从柱子底部升起。
还有许多仙境之花和拥有灵性的鸟儿,恐怕您大多未曾听闻它们的名字。
注释
东南:方向,指南面和东面。
云路:云雾缭绕的山路。
斜行:倾斜的小路。
赤城:泛指红色的山城,可能特指某地名或形容山色赤红如城。
远近:远处和近处,泛指所有地方。
药气:草药的香气。
高低:高的地方和低的地方,指所有位置。
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
映岩:阳光照在岩石上。
日向:太阳的方向。
床头:此处可能指居室或休息处的一侧。
湿烛:可能指因环境潮湿而显得湿润的烛火。
云从柱底生:形容室内雾气缭绕如同云从柱子下升起。
仙花:仙境中的花朵,比喻异常美丽或罕见的花。
灵鸟:具有灵性的鸟,传说中的神鸟。
多半:很可能。
未知名:不曾知道名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光画面。开篇“东南云路落斜行,入树穿村见赤城”两句,以云为路径,通过树木和村庄,最终目光停留在赤城之上,展现了诗人对天台山的仰望和向往。

接着,“远近常时皆药气,高低无处不泉声”进一步渲染了景色,药气四溢,泉水淙淙,无论远近、高低,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两句突出了天台山的灵秀和神奇。

“映岩日向床头没,湿烛云从柱底生”则描绘了一幅室内外自然交融的画面。阳光透过窗棂照进室内,与室外的自然景观相呼应,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最后,“更有仙花与灵鸟,恐君多半未知名”两句,诗人以轻松的口吻,向友人透露天台山中还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奇花异鸟,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友人邀游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对仙境的向往。

作者介绍
方干

方干
朝代:唐   号:玄英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生辰:809—888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猜你喜欢

奉和濲师赵相公怀山八咏用韵·其五紫霞洞叟

嵚嵌寒矗矗,郁律翠盘盘。

彩散千峰碧,光浮万木丹。

疑从赤城举,长共紫芝餐。

何日来金母,相将驾玉鸾。

(0)

胡忠父先生归自五羊不获省试辄有江湖之想作此奉讯·其二

相逢皆失意,之子独狂歌。

自笑吹竿去,其如按剑何。

人归芳草合,门掩落花多。

尚喜侯葩在,时能载酒过。

(0)

奉和太史瀔阳赵老师游罗浮诗六章·其三访石洞山房

避地曾遗世,逃名但索居。

五株陶令柳,万卷邺□□。

石髓和云煮,芝田带月锄。

亦知吾道拙,便觉□情疏。

(0)

猛虎行

西风日夜声萧索,猛虎咆哮入城郭。

惯从屋里饱鸡豚,不复山中护藜藿。

东家犊死血犹腥,西家犬尽寂无声。

猿臂将军暂何去,假威狐魅敢横行。

道旁遗迹大如斗,田翁乍见失声吼。

童稚闻言心胆寒,风吹草动皆惊走。

杀气狰狞可奈何,牛哀倏忽事偏多。

宏农太守今安在,问尔何时北渡河。

(0)

挽陈翼所总戎邑人·其四

壮岁相从尚几人,须眉长想旧精神。

可怜燕市千金骨,化作龙堆一段尘。

白草黄云同惨淡,凄风苦雨共悲辛。

君恩此日河山远,莫道沙场不见春。

(0)

閒居杂兴·其一

半壑青山万树松,白云为屋水为舂。

石桥雨滑游人醉,笑把渔竿当短筇。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