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长依止,人间境亦偏。
壁萝斜引蔓,崖竹倒垂鞭。
野鹤通秋梦,妖狐恐夜禅。
愿来相伴住,解脱世间缘。
此地长依止,人间境亦偏。
壁萝斜引蔓,崖竹倒垂鞭。
野鹤通秋梦,妖狐恐夜禅。
愿来相伴住,解脱世间缘。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文珦所作的《赠山友》,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超然。诗人表达了对山中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以及希望与山友共同度过,以求心灵上的解脱和远离尘世烦恼的愿望。
首句“此地长依止”,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长久留连之意。接着,“人间境亦偏”暗示了山中的环境独特,远离尘嚣,显得与众不同。壁上的藤蔓“斜引蔓”,崖竹则“倒垂鞭”,这些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山间的静谧与生机。
“野鹤通秋梦”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山中的野鹤与诗人的梦境相连,寓意着诗人的心境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超脱现实的境界。而“妖狐恐夜禅”则通过想象山中的异兽,增添了神秘感,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清修生活的坚守。
最后两句“愿来相伴住,解脱世间缘”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山友一同隐居,以此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摆脱世俗的牵绊。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君家绕屋青琅玕,惊雷裂地千兵攒。
入山长镵不汝赦,日获玉版登君盘。
有馀鼠壤幸分似,怜我羹稀箸易宽。
厨人取给昼餔膳,顿使齿颊生甘寒。
韭菹薤苗岂复数,䏑美似觉无獾獾。
尝闻幽士爱风竹,忍嘬其子吾何观。
愿君养成四时叶,他时犯雪同君看。
翛翛一羽翁,奇骨两目方。
乃以贫自乐,餐霞辟谷肠。
混世人莫识,结茅居僻荒。
一墩仅十亩,培塿萃彼疆。
惠峰作南屏,秦望横北墙。
隐此不记年,悟仙号青旸。
翩然仙道成,陟墩神远翔。
指墩名道成,人以许仙扬。
岂无缑山人,吹笙云锦裳。
令威去千年,归来赋歌章。
青旸得仙去,千古传此乡。
讹而为柳蹠,吴鲁路渺茫。
柳为横行盗,安肯城此旁。
不知何愚人,鱼鲁昧审详。
至今传名误,使志乘其将。
吾为正斯缪,百世流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