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年华度晓昏,安排石笏浚池盆。
水鸥自去依菖叶,山鸟还来语竹根。
大隐年华度晓昏,安排石笏浚池盆。
水鸥自去依菖叶,山鸟还来语竹根。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园中忙碌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园艺之美与自然之趣。
首句“大隐年华度晓昏”,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大隐者,他以时间的流逝为参照,悠然地度过每一个晨昏,体现了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
次句“安排石笏浚池盆”,描述了隐者在园中劳作的场景。他手持石笏,精心清理池塘和花盆,既表现了他对园艺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注重与追求。
接着,“水鸥自去依菖叶”一句,通过水鸥与菖蒲叶的互动,营造出一种和谐共生的自然景象。水鸥自由自在地在菖蒲叶间飞翔、栖息,象征着隐者与自然的亲密无间,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最后,“山鸟还来语竹根”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处的主题。山鸟在竹林中穿梭,与竹根对话,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界的秘密与智慧。这一场景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美,也寓意着隐者与自然界的深层交流与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园中日常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隐者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他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内心平静的努力。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幅生动的田园生活画卷。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