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炉火旋成灰,散帙离披懒自堆。
积块半乾淩更合,顽阴未破雪重来。
漏传高阁两三点,梦绕炎洲千百回。
赖有罗浮春满瓮,便须沉醉莫停杯。
坐看炉火旋成灰,散帙离披懒自堆。
积块半乾淩更合,顽阴未破雪重来。
漏传高阁两三点,梦绕炎洲千百回。
赖有罗浮春满瓮,便须沉醉莫停杯。
这首诗描绘了春寒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坐看炉火旋成灰”,生动地展现了冬去春来的交替,炉火逐渐熄灭,暗示着寒冷的消逝。接着“散帙离披懒自堆”一句,通过描写书籍散乱堆叠的状态,反映了诗人慵懒的心情,或许是对冬日慵懒生活的留恋。
“积块半乾淩更合,顽阴未破雪重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寒的特点:地面虽已干燥,但寒气依旧,仿佛在等待新的降雪。这种反复无常的天气,给人以压抑之感。
“漏传高阁两三点,梦绕炎洲千百回”则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巧妙结合,通过深夜时分的滴漏声和梦境中的炎洲,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远方的思念。滴漏的“两三点”与梦境的“千百回”,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时间的短暂又蕴含了无限的遐想。
最后,“赖有罗浮春满瓮,便须沉醉莫停杯”两句,诗人借助酒的力量,试图在春寒中寻得一丝温暖与慰藉。这里的“罗浮春”不仅指春天的景色,也可能是某种象征,代表了诗人内心渴望的温暖与希望。通过饮酒,诗人希望能够暂时忘却外界的寒冷与内心的忧愁,享受片刻的欢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寒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变化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慵懒生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以及在困境中寻求解脱的渴望。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正柳腴花瘦,绿云冉冉,红雪霏霏。
隔屋秦筝依约,谁品春词。
回首繁华梦,流水斜晖。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扉。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怅年华、不禁搔首,又天涯、弹泪送春归。
销魂远,千山啼鴂,十里荼。
碧崖倒影,浸一片、寒江如练。
正岸岸柳花,村村修竹,唤醒春风笔砚。
溯水舟轻轻如叶,只消得、溪风一箭。
看水部雄文,太师健笔,月寒波卷。
游倦。
片云孤鹤,江湖都遍。
慨金屋藏妖,绣屏包祸,欲与三郎痛辩。
回首前朝,断魂残照,几度山花崖藓。
无限都付窊尊,漠漠水天远。
饧箫吹暖,蜡烛分烟,春思无限。
风到楝花,二十四番吹遍。
烟湿浓堆杨柳色,昼长间坠梨花片。
悄帘栊,听幽禽对语,分明如翦。
记旧日、西湖行乐,载酒寻春,十里尘软。
背后腰肢,仿佛图画曾见。
宿粉残香随梦冷,落花流水和天远。
但如今,病厌厌、海棠池馆。
轻鞯绣谷。
柔屐烟堤,六年遗赏新续。
小舫重来,惟有寒沙鸥熟。
徘徊旧情易冷,但溶溶、翠波如縠。
愁望远,甚云销月老,暮山自绿。
嚬笑人生悲乐,且听我尊前,渔歌樵曲。
旧阁尘封,长得树阴如屋。
凄凉五桥归路,载寒秀、一枝疏玉。
翠袖薄,晚无言、空倚修竹。
又西风、四桥疏柳,惊蝉相对秋语。
琼荷万笠花云重,袅袅红衣如舞。
鸿北去。
渺岸芷汀芳,几点斜阳字。
吴亭旧树。
又系我扁舟,渔乡钓里,秋色淡归鹭。
长干路。
草莽疏烟断墅。
商歌如写羁旅。
丹溪翠岫登临事,苔屐尚黏苍土。
鸥且住。
怕月冷吟魂,婉冉空江暮。
明灯暗浦。
更短笛衔风,长云弄晚,天际画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