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有一宝剑,非是世间铁。
成来更不磨,晶晶白如雪。
气冲浮云散,光照三千彻。
吼作狮子声,百兽皆脑裂。
外国尽归降,众生悉磨灭。
灭已复还生,还生作金鐍。
带将处处行,乐者即为说。
余有一宝剑,非是世间铁。
成来更不磨,晶晶白如雪。
气冲浮云散,光照三千彻。
吼作狮子声,百兽皆脑裂。
外国尽归降,众生悉磨灭。
灭已复还生,还生作金鐍。
带将处处行,乐者即为说。
这首诗歌颂了一把神奇的宝剑,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来突出宝剑的非凡之处。开篇即以“余有一宝剑,非是世间铁”引人注目,指出这把剑并非寻常之物,它超越了世间凡铁。
接着,“成来更不磨,晶晶白如雪”进一步描绘了宝剑的特质,不仅坚不可摧,而且光泽如新,犹如洁白的雪花,这不仅是对剑的形容,也象征着它的纯净无瑕。
“气冲浮云散,光照三千彻”则展示了这把宝剑所蕴含的力量与辉煌,它能够冲破云雾,普照天下,每一个角落都被其光芒所覆盖,这是对剑威力无边的形象化表达。
“吼作狮子声,百兽皆脑裂”中的“吼作狮子声”形容宝剑发出的声音如同雄壮的狮子吼叫,而“百兽皆脑裂”则是夸张地描写这声音的震慑力,使得所有听到它的声音的野兽都受到惊吓,以至于脑袋似乎要裂开。
“外国尽归降,众生悉磨灭”表明了宝剑的威慑力甚至能够使得异域国家归顺,而“众生悉磨灭”则是对其无坚不摧之力的又一次夸张描述。
接下来的“灭已复还生,还生作金鐍”意味着即便是被这宝剑所毁灭的东西,亦能重新获得生命,并且转变为黄金般坚固的存在,这是在强调其力量不仅能够摧毁一切,更有赋予新生的神奇。
最后,“带将处处行,乐者即为说”则是对这把宝剑所带来的喜悦之情的表达。它如同一位引导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让人感到快乐,而那些欣赏其美好的人们,也会随时随地讲述这份喜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宝剑的神化和夸张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力量、纯净以及生命之源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对于武器特别是宝剑的崇拜与美学追求。
竹外溪边沙石幽,欲招诗客赋临流。
万竿深锁藏书屋,百丈清潭绕橘州。
千里水烟渔唱晚,一堂风月暮云收。
何当挽取六君子,占此佳名作胜游。
礼经久颠庞,不绝仅如带。
诸儒共补葺,纷然莫酬对。
先生隐桐庐,议论有根蒂。
剑胸剔废滞,电眼烛幽晦。
齑盐二十年,时节忽已届。
声名塞天宇,笔舌翻清濑。
子美蓬莱宫,辉赫辄自怪。
文彩动人主,英风特飘洒。
清芬掩幽兰,四海共纫佩。
平生慕忠义,烂漫意常在。
坐阅诸公间,谁与论梗概。
著书逢休运,一洗穷愁债。
骎骎度骅骝,过都如历块。
嗟予强追蹑,常负跛鳖态。
虽登龙虎科,异调愧当代。
才高自激烈,无为逐时辈。
明妃辞汉出宫门,丰容靓饰朝至尊。
至尊左右皆动色,明妃欲语咽复吞。
三千蛾眉塞天阍,帝独不识王昭君。
顾影徘徊复良久,尚冀君王一回首。
当时自倚绝世姿,不将赂结毛延寿。
可怜朱网画香车,却来远嫁呼韩邪。
不如归州旧村女,三幅罗裙两髻丫。
陌上花开大堤暖,细雨春风归缓缓。
宁从禁籞落胡沙,长路漫漫碧云断。
忽看汉月照毡裘,泪湿弹丝锦臂韝。
龙眠会作无声句,写得当时一段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