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海歌》
《望海歌》全文
明 / 薛瑄   形式: 古风

我生足迹半天下,朅来持节临东夏。

万里沧溟入壮观,洞庭彭蠡足惊诧。

三韩之西日本东,元冥少昊回祝融。

归墟尾闾杳难测,清江碧汉来无穷。

碣石依稀望中小,天台不断连山绕。

烟波明灭散群鸥,云水空青浮众岛。

扶桑渐觉明朝暾,还从海底升金盆。

太阴灭尽清辉发,羲和稳驾波无痕。

有时飓母逞神武,冯夷击鼓百怪舞。

白浪峨峨摧雪山,黑雾茫茫涨天宇。

三山六鳌安在哉,祖龙已去刘郎来。

楼船不复返秦使,云帆更欲寻蓬莱。

雄豪千古俱沦没,唯有潮声尚如昨。

从谁海上论盈消,独倚苍山看寥廓。

(0)
鉴赏

这首《望海歌》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对大海壮丽景观的赞叹与感慨。

开篇“我生足迹半天下,朅来持节临东夏”,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游历天下的经历,并特意来到东方的华夏大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宏大的背景。接着,“万里沧溟入壮观,洞庭彭蠡足惊诧”两句,直接描绘了大海的广阔与壮观,洞庭湖与彭蠡湖的辽阔景象令人惊叹。

“三韩之西日本东,元冥少昊回祝融”则将视角扩展至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包括朝鲜半岛、日本以及古代神话中的方位,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认知与想象。接下来的“归墟尾闾杳难测,清江碧汉来无穷”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大海的深邃与无垠,仿佛连通着宇宙的尽头。

“碣石依稀望中小,天台不断连山绕”描绘了海边的景致,碣石山在远处若隐若现,而天台山则环绕四周,展现出山海相接的壮丽景象。“烟波明灭散群鸥,云水空青浮众岛”则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描绘了海面上的鸥鸟飞翔、岛屿点缀的生动画面。

“扶桑渐觉明朝暾,还从海底升金盆”两句,巧妙地将日出的壮丽景象与大海联系起来,扶桑象征着日出之地,金盆比喻太阳升起的辉煌景象。“太阴灭尽清辉发,羲和稳驾波无痕”则描绘了夜幕降临后的宁静与日出前的清冷光辉,羲和代表太阳神,稳驾波无痕表现了太阳升起时水面的平静。

“有时飓母逞神武,冯夷击鼓百怪舞”描绘了海上的风暴与神话中的水神冯夷击鼓驱赶水怪的场景,充满了神秘与力量感。“白浪峨峨摧雪山,黑雾茫茫涨天宇”则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海浪的汹涌与黑雾的弥漫,形象生动。

“三山六鳌安在哉,祖龙已去刘郎来”两句,借用了古代神话与历史人物,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楼船不复返秦使,云帆更欲寻蓬莱”则表达了对古代航海探险精神的向往与怀念。“雄豪千古俱沦没,唯有潮声尚如昨”最后两句,总结了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永恒,只有潮声依旧,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永恒赞美。

整体而言,《望海歌》通过对大海的壮丽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历史的感慨,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想象力与情感深度的佳作。

作者介绍
薛瑄

薛瑄
朝代:明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
猜你喜欢

过岐山古城

桑柘阴阴盖甫田,驻车安敢任旬宣。

山城父老来相见,尚道周家八百年。

(0)

滩行五首·其一

滩行逆上船,杨柳画桥边。

正恐风湍急,劳将百丈牵。

(0)

新秋用赠省中诸友

画戟森严粉署开,沛然灵雨洗氛埃。

数峰晚翠云边出,万斛秋涛树杪来。

齐鲁衣冠逢治日,国家文武萃英才。

欲凭高处舒吟啸,还忆年时上凤台。

(0)

过褚矶有感

舳舻谈笑竟成尘,兵气凭陵尚未湮。

楚霸自知空四海,炎刘谁识定三秦。

潭心月黑鱼龙伏,岩穴风清虎豹驯。

唯有经行旧游处,淡烟衰草重愁人。

(0)

到星源闻子敬王指挥得众心且番阳有归附意赋诗为赠

歙山群倚翠云梯,仰见长城堞雉齐。

陆抗已闻羊祜德,伏波安受子阳稽。

松堂夜色摇书幌,板屋寒更送鼓鼙。

还忆肩舆旧游地,江东形胜似巴西。

(0)

题宋徽宗寒江归棹图

怪石奇花拥汴都,上皇行乐在蓬壶。

不将深虑防侵侮,却把閒情托画图。

野艇风高晴雪重,江天水阔暮云孤。

断鸿一去无消息,啼杀延秋头白乌。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