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服辞三事,深衣立一儒。
羞扶孔公杖,宁入洛英图。
鉴已云亡矣,梁其不坏乎。
纷纷扫门客,曾拜董陵无。
卷服辞三事,深衣立一儒。
羞扶孔公杖,宁入洛英图。
鉴已云亡矣,梁其不坏乎。
纷纷扫门客,曾拜董陵无。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毅斋郑观文二首(其二)》。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于友情和学问传承的怀念之作。
“卷服辞三事,深衣立一儒。”这里描绘了一位士人在严肃的氛围中整理衣冠,表现出一种对学问的尊重与认真。三事可能指的是古时读书人的三个基本操守或是对待三种事情的态度,而深衣则象征着谦逊和内涵,一儒则代表了一种学者的气质。
“羞扶孔公杖,宁入洛英图。”诗人表达了对古圣先贤(以孔子为代表)的敬仰之情。羞于不能像古人那般伟大,但愿意追随他们的足迹,进入历史文化的宏大叙述中。
“鉴已云亡矣,梁其不坏乎。”这里诗人借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更迭,同时也在问自己:尽管时代变迁,但是传统美德是否还能保持不坠?
“纷纷扫门客,曾拜董陵无。”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对于旧友相聚场景的怀念,以及曾经向往而不可及的学术交流。纷纷可能形容门前的树木或是来访者的众多,扫门客则指那些前来求学问的人。而董陵无,则是在表达一种无奈和失落,因为那样的场景已经不再有了。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怀念、对学问的追求以及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一种文化传承中的个人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