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鬓萧萧不满梳,秋风椎髻立庭除。
日明照见崚嶒影,自是山僧不是予。
残鬓萧萧不满梳,秋风椎髻立庭除。
日明照见崚嶒影,自是山僧不是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山中僧人的生活景象和心境。首句"残鬓萧萧不满梳"写出了僧人头发蓬乱,显得有些颓废,这可能反映了他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以及对物质打扮不感兴趣的心态。"秋风椎髻立庭除"则描绘了一幅清净的画面,僧人在秋风中整理头发,或许是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固定着自己的发髻,而庭院中也只有落叶随风飘散。
第三句"日明照见崚嶒影"透露出自然界的美丽和宁静,阳光洒满了山峦,让僧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最后一句"自是山僧不是予"则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僧人似乎在强调自己的这种生活与世俗的不同,他的心灵也随着这山峦的影子而自由自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情,展现了僧人对自然界的融合以及超脱尘世烦恼的心境。
客居寥落天积阴,其奈二毛愁复侵。
东篱有花白衣至,菊花恨不栽成林。
糟床雨声夜彻耳,醅瓮春色时关心。
昨梦长江变绿酒,茫茫不知几许深。
倒吞明月荡豪兴,下有蛟龙那敢吟。
屈原李白莫相笑,肯与尔辈俱浮沈。
醒者醉者怀不同,我狂独在醒醉中。
百年形骸匪金石,讵可一日无春风。
燕台梁园旧游处,好客迩来惟孔融。
太行山头共俯仰,人间谁识真英雄。
几醉良宵感秋别,大火自西人自东。
我昔游齐东,数醉村家酒。
今日经故途,访之寂无有。
惆怅憩空林,偶值苍颜叟。
为言遭岁凶,饥寒苦奔走。
布褐不掩形,藜藿不充口。
沟壑半流离,十室空八九。
我闻涕沾裳,伫立不能久。
寄谢当涂人,此意还知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