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胡馨寰虞乾飏周玉汝集涵秋亭》
《同胡馨寰虞乾飏周玉汝集涵秋亭》全文
明 / 黄尊素   形式: 七言律诗

群玉山头一径通,孤亭踞顶破空濛。

霏微翠影江流外,掩映湖光草色中。

座客雄词分谢李,碑文荒藓辨鱼龙。

携尊尚欲寻幽处,烟火千家动晚风。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幽静的山水画卷。首句“群玉山头一径通”,以“群玉”喻指山峰之多,暗示了山势的雄伟与连绵不绝,同时“一径通”则点出了通往山顶的唯一路径,营造出一种探索未知的神秘感。

接着,“孤亭踞顶破空濛”一句,通过“孤亭”与“顶”、“破空濛”的结合,不仅描绘了亭子在山顶的孤独与高耸,还通过“破空濛”形象地表现了亭子在云雾缭绕中的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仙气与超脱。

“霏微翠影江流外,掩映湖光草色中”两句,运用对比与映衬的手法,将翠绿的山影与流动的江水、湖光与草地巧妙融合,展现了自然景观的丰富层次与和谐之美。山影与江流、湖光与草色的相互映衬,既突出了自然景色的生动与活力,也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细腻入微的观察与感受。

“座客雄词分谢李,碑文荒藓辨鱼龙”两句,转而描写人在景中的活动。通过“座客”与“雄词”的结合,展现了诗人们在亭中畅谈、挥毫泼墨的情景,其中“分谢李”可能暗含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的敬仰与模仿。而“碑文荒藓辨鱼龙”则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痕迹,通过“荒藓”与“鱼龙”的细节,暗示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以及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最后,“携尊尚欲寻幽处,烟火千家动晚风”两句,以“携尊”表达了诗人的饮酒雅兴,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寻幽处”则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美景的追求与欣赏。而“烟火千家动晚风”则以傍晚时分的景象,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宁静,同时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人间烟火的气息,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丰满。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也融入了人文情怀和社会生活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者介绍
黄尊素

黄尊素
朝代:明

黄尊素(1584年-1626年),明末官员,“东林七君子”之一,与汪文言并为当时“东林党的两大智囊”,著名学者黄宗羲之父。初名则灿,后改尊素,字真长,号白安,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浙江省余姚市梁辉镇)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初擢御史,力陈时政十失,忤魏忠贤,被夺俸一年。后又上疏论事,再忤魏忠贤意,被削籍归。不久被逮入都下诏狱,受酷刑死。有《忠端公集》。
猜你喜欢

天阁山

十年东岱枕书眠,别梦因君一慨然。

尽说西江山色好,几人踪迹在梅天。

(0)

阻风小孤山二首·其二

孤篷三夜倚娉婷,浪自掀天梦自清。

舟子莫嗟前路远,小姑于我故多情。

(0)

莒州途中即事

荷芰含风半吐花,平原万顷暗桑麻。

数声布谷啼春雨,灯火前村有几家。

(0)

渡口驿道中

烟暝夕阳尽,投林倦鸟栖。

谁家人捣练,惊起过河西。

(0)

田家行

田家风景亦可悦,人比城间语言别。

杨柳垂垂塘水清,茅屋时闻机杼声。

篱边绿绿禾苗长,水际青青芦笋生。

隔岸好山如画轴,我偶过之看不足。

夕阳何处笛呜呜,牧童归来跨黄犊。

田家莫嫌生计薄,县吏不来心便乐。

(0)

寄所知

白云黄叶映沧洲,一曲清商送远游。

人在玉京天万里,也应难忘故园秋。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崔玄亮 顾云鸿 赵匡胤 蔡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