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臭同心步亦迟,拜君不遇待何时。
肩随落日催蛙急,笛弄儿童跨犊归。
开口问渠人在否,摇头答我那能知。
东风一路空回首,踏遍苍苔两屐泥。
兰臭同心步亦迟,拜君不遇待何时。
肩随落日催蛙急,笛弄儿童跨犊归。
开口问渠人在否,摇头答我那能知。
东风一路空回首,踏遍苍苔两屐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探访李子长先生未遇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访客的失落与感慨。首句“兰臭同心步亦迟”以兰花象征友情之高洁,暗示访者与李子长先生情谊深厚,但步伐却因等待而显得迟缓,预示着这次拜访可能不会如愿。接着“拜君不遇待何时”表达了未能见到友人的遗憾和对再次相遇的期待。
“肩随落日催蛙急,笛弄儿童跨犊归”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渲染氛围,夕阳西下,蛙声急促,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儿童骑着牛儿归来,这些画面既宁静又略带凄凉,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访者内心的孤寂。
“开口问渠人在否,摇头答我那能知”则直接表达了访者内心的疑惑与无奈,面对空无一人的居所,只能自言自语,却无人回应,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
最后,“东风一路空回首,踏遍苍苔两屐泥”以东风为引,描绘了访者在离开时的不舍与无奈,尽管路途泥泞,但仍忍不住回头张望,希望能在最后一刻捕捉到友人的身影。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访者对友人的深情以及未遇的失落与感慨。
皇帝五年秋,皇华遣使行九州。
皇明明见万里外,犹恐阴噎生蜉蝣。
奉使代天明,四目达九幽。
假天喜怒私恩仇,欺皇明,是非一逆海倒流。
其中答理子,西边托周游。
西边有鸟其名为休留,复有老狐九尾而九头,扇妖作怪呼匹俦。
朘我赤子血,上敝十二旒。
力大泰山不可拔,答理子,一触泰山折之如不周。
呜呼汉有张纲,卫有吏酋,元有答理,足追前猷。
太史笔,不贬褒,我作歌诗继春秋。
艾师艾师古中黄,肘有补注明堂方。
笼有岐伯神针之海草,箧有轩辕洪炉之燧光。
针窠数穴能起死,一百七十铜人孔窍徒纷厖。
三椎之下穴一双,二竖据穴名膏肓。
百医精兵攻不得,火攻一策立受降。
金汤之固正捣穴,快矢急落如飞鸧。
梅花道人铁石肠,昨日二竖犹强梁。
明朝道人步食强,风雨晦明知阴阳。
老师药卷不受偿,何以报之心空藏。
施药胜施羊公浆,会有仙人报汝玉子成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