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迁途中作七首.访贯休上人》
《南迁途中作七首.访贯休上人》全文
唐 / 吴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休公为我设兰汤,方便教人学洗肠。

自觉尘缨顿潇洒,南行不复问沧浪。

(0)
注释
休公:指一位姓休的高僧或德高望重的人。
兰汤:用兰花等香料熏蒸过的热水,常用于沐浴,象征高洁。
方便:这里指教授方法、提供便利。
洗肠:比喻清除内心的杂念和污秽。
自觉:自己感觉到。
尘缨:沾满尘土的帽带,比喻世俗的烦恼。
顿:立刻,忽然。
潇洒:此处指心灵变得纯净自由。
南行:向南行走,引申为人生的旅途或修行的道路。
沧浪:古代河流名,常用来比喻世事变迁不定,也可指代世俗社会。
翻译
休公为我准备了兰花香的温水浴,善意地教导人们学习清洁肠道的方法。
我自觉心灵像被洗净的帽子一样变得清新脱俗,南行的路上不再去想那复杂的世事沉浮。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融的作品,收录在《全唐诗》中。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南迁途中,受到了高僧贯休上人的接待与教诲,并通过洗肠之法净化身心,从而获得了精神上的解脱和提升。

"休公为我设兰汤,方便教人学洗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贯休上人设定兰花水浴,以此作为一种修行方式来清洁身体与心灵的感激之情。兰汤在这里象征着纯净和高雅,而洗肠则是比喻身心的清洁。

"自觉尘缨顿潇洒,南行不复问沧浪。" 这两句诗人表达了通过修行后,自己内心的变化。"尘缨"指的是世俗的牵绊和烦恼,而"顿潇洒"则意味着这些烦恼随即消散。"南行不复问沧浪"则是说诗人在继续南下旅途中,不再对未来的迷茫感到困惑,因为内心已经获得了平静和明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修行体验的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心路历程。

作者介绍
吴融

吴融
朝代:唐   字:子华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850

吴融,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吴融生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卒于唐昭宗天复三年(903),享年五十四岁。他生当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因此,吴融可以说是整个大唐帝国走向灭亡的见证者之一。 
猜你喜欢

晚望

向晚古原上,悠然太古春。

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

水色秋前静,山容雨后新。

独怜溪左右,十室九家贫。

(0)

琵琶仙.中秋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0)

浣溪沙.晋祠石刻二阕

方丈堆空瞰碧潭。潭光山影静相涵。

开轩千里供晴岚。

流水桃花疑物外,小桥烟柳似江南。

挽将风月入醺酣。

(0)

折桂令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饭不沾匙,昨如翻饼,气若游丝。得受用遮莫害死,果诚实有甚推辞?干闹了多时,本是结发的欢娱,倒做了彻骨儿相思。

(0)

满庭芳

山侗昔日,火院中间,千斤重担常耽。

镇日争名竞利,嫉妒悭贪。

万般忧愁思虑,又何曾、时暂心闲。

因个甚,养怨亲人口,二十有三。

正在迷津受苦,风仙至,专专救度愚顽。

二载才方省悟,跳出乡关。

如今逍遥坦荡,炼身中、七宝还丹。

功行满,访蓬瀛,再见师颜。

(0)

霫川道中

扇底无残暑,西风日夕佳。

云山藏客路,烟树记人家。

小渡一声橹,断霞千点鸦。

诗成鞍马上,不觉在天涯。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