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余子美即事二首·其一》
《和余子美即事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黄公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昏昏午汗浃桃笙,醒眼清诗仗友生。

俘馘遥传泮水捷,琴书初解杏坛盟。

开尊赖有论文酒,舍肉应无遗母羹。

好种桑麻归杜曲,行藏休更问君平。

(0)
翻译
夏日午后汗水湿透了桃笙,清醒的眼睛依赖朋友的诗篇。
远方传来俘虏的消息,如同泮水边的胜利捷报,初次理解了杏坛上讲学的誓言。
打开酒杯全靠论文作伴,即使舍弃肉食,也不会忘记母亲的羹汤。
种桑麻回归杜曲乡间,行止进退就不要再去询问算命先生了。
注释
昏昏:形容夏日午后困倦的状态。
午汗浃桃笙:出汗多到浸湿了桃笙(一种竹席)。
泮水:古代学校门前的水池,此处代指学府。
杏坛盟:杏坛指孔子讲学的地方,此处象征教育和学术。
论文酒:借论文来助兴饮酒。
母羹:对母亲做的食物的敬称,表达孝心。
杜曲:地名,古代的隐居之地。
君平:汉代的占卜者严君平,后常用来代指算命先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午后的慵懒时光中,诗人与朋友相聚,通过清谈诗歌来驱散炎热。"昏昏午汗浃桃笙"形象地写出夏日午后汗水浸湿了竹席的情景,而"醒眼清诗仗友生"则表达了诗人借助朋友的才情来提振精神,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

"俘馘遥传泮水捷"暗指远方传来胜利的消息,可能是指学子们在泮水边(学府)取得的学术成就,增添了欢快的气氛。"琴书初解杏坛盟"则借杏坛(孔子讲学处)的典故,表示对教育和学术理想的坚守。

"开尊赖有论文酒"写诗人与朋友举杯论文,饮酒助兴,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雅趣。"舍肉应无遗母羹"则体现了诗人孝顺母亲,即使宴饮也不忘家中亲情。

最后两句"好种桑麻归杜曲,行藏休更问君平"表达了诗人向往田园生活,希望过上宁静自给的生活,不再过多追求名利,这与道家的隐逸思想相契合,以古代隐士君平自比,表明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和典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友情,对学术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作者介绍
黄公度

黄公度
朝代:宋   号:知稼翁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生辰:1109~1156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猜你喜欢

吟仙阁初成志喜

碧树遥连海上峰,朗吟仙子旧相逢。

银潢倒影天街近,玉屑浮香露气浓。

一笛落梅飞逸响,五弦流水寄遐踪。

钩帘独倚西阑暮,云在青山鹤在松。

(0)

范蠡城

兵家轻发是亡师,二十余年计弗迟。

主辱岂堪防鸟喙,功成犹自感鸱夷。

风尘渺渺夫椒恨,烟浪茫茫笠泽思。

海舶未遥臣种死,留侯能不一攀追。

(0)

送高静成先生之官黄岩

十年交谊重相依,一夕离筵怅独违。

已羡青春沾宠命,更怜彩服奉慈闱。

地临海迥风尘后,花满山城案牍稀。

为报鲸鲵休鼓浪,使君承檄正宣威。

(0)

希古社集

吾尔复何求,惟知卧一邱。

吹箫太古石,扫砚碧山秋。

昨日花犹在,千年水自流。

涧芳良可掇,谁与讨源头。

(0)

和可斋泊舟左江有怀韵

雉堞岧岧俯碧浔,天涯此路接鸡林。

地非中土衣冠并,气压南荒岁月深。

尊俎空怜白羽扇,溪山何处樵歌音。

傥谐插翮飞蓬岛,愿学烧丹变紫金。

(0)

和游可斋凭祥途中即事

昨晚犹孤棹,今朝独木桥。

千峰旌旆远,万里鬓容销。

归鸟入云定,残花过雨飘。

交南消息近,客意一疏萧。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