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沈沈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
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
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
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
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
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
沈沈朱门宅,中有乳臭儿。
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
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
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
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
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
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
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
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杂曲歌辞·悲哉》。诗中表达了对为儒者辛勤学习而不知疲倦、但成就却难以速来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士人在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
首先,"悲哉为儒者,力学不知疲。读书眼欲暗,秉笔手生胝。" 这几句描绘了儒生们勤奋学习的辛劳景象,他们不顾眼昏和手上的老茧,只为追求学问。
接着,"十上方一第,成名常苦迟。纵有宦达者,两鬓已成丝。" 这几句表达了儒生们即便努力,也难以迅速得到认可和成功,即使有一些人能够官至高位,但也通常是到了白发满头的老年。
下面,"可怜少壮日,适在穷贱时。丈夫老且病,焉用富贵为。沈沈朱门宅,中有乳臭儿。状貌如妇人,光明膏粱肌。手不把书卷,身不擐戎衣。" 这些句子表现了儒生们在年轻力壮时常处于贫贱的境地,而当他们老病交加时,富贵又有什么用呢?朱门宅中有婴儿,儒生妻子的形貌如同妇人,他们不接触书卷也不穿戎衣,反映了儒家的家庭生活和女性的地位。
然后,"二十袭封爵,门承勋戚资。春来日日出,服御何轻肥。朝从博徒饮,暮有倡楼期。平封还酒债,堆金选蛾眉。声色狗马外,其馀一无知。" 这些句子描绘了官宦家庭的奢侈生活,他们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儒生却对此感到无所适从,因为他只关心学问和修养。
最后,"山苗与涧松,地势随高卑。古来无奈何,非君独伤悲。" 这几句通过山苗、涧松的比喻,表达了儒生对世态的无奈感受,他们认为这是自古以来的常态,不仅是自己个人的悲哀。
总体来说,这首诗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士人阶层的辛酸和社会现实的不公,同时也反映出白居易对士人生活状态的同情与批判。
诸公皆青云,一士独苦心。
怀哉英雄泪,亦复长满襟。
乡来梁楚声,不贵双南金。
九仞横界墙,馀子不敢侵。
两鬓吹黄尘,倦翮投晚林。
渺观酒勍敌,袖手妒病瘖。
元龙异姓兄,老凤仪韶音。
秋窗坐欲曙,晓灯挑不禁。
鸰原思寥寥,雁影云沉沉。
东观可纵观,北斗当满斟。
虽无广文毡,亦有丞相衾。
好邻买道南,逸兴追山阴。
唤起方岩翁,共作商岩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