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喜雨寄曾少卿》
《喜雨寄曾少卿》全文
宋 / 姜特立   形式: 古风

畎亩欲龟坼,好雨忽滂沱。

豪民不蓄谷,一旱将如何。

早晚炊香粳,呼奴蒸瓠壶。

为我讴一曲,便是击壤歌。

皆由使君恩,盛德致时和。

岂有六七月,溪流扬素波。

尔民亦何知,饱食输王租。

诵我喜雨诗,百世永不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éngshǎoqīng
sòng / jiāng

quǎnguīchèhǎopāngtuó

háomínhànjiāng

zǎowǎnchuīxiāngjīngzhēng

wèiōu便biànshìrǎng

jiēyóu使shǐjūnēnshèngzhìshí

yǒuliùyuèliúyáng

ěrmínzhīyǐnshíshūwáng

sòngshībǎishìyǒng

注释
畎亩:田地。
龟坼:干裂如龟壳。
好雨:及时雨。
滂沱:倾盆大雨。
豪民:富豪。
蓄谷:存粮。
一旱:一旦干旱。
如何:怎么办。
香粳:香米。
瓠壶:大葫芦。
讴一曲:唱首歌。
击壤歌:古代人民歌唱丰收的歌曲。
使君:太守。
盛德:美德。
时和:丰收和谐。
六七月:六七月份。
溪流扬素波:溪水泛白波。
尔民:你们百姓。
输王租:缴纳赋税。
诵我喜雨诗:诵读我的喜雨诗。
永不磨:永不磨灭。
翻译
田地干裂如龟壳,及时大雨倾盆落。
富豪不肯存粮,一旦干旱怎么办?
早晚煮香米,唤仆蒸大葫芦。
为我唱首赞歌,如同古人击壤之乐。
这一切都因太守恩泽,美德带来丰收和谐。
怎会有六七月份,溪水还泛着白波?
你们百姓怎能理解,丰年还要缴纳赋税。
诵读我这喜雨诗,流传百世永不朽。
鉴赏

这首宋诗《喜雨寄曾少卿》是宋代诗人姜特立的作品,表达了对及时雨的喜悦以及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首句“畎亩欲龟坼”描绘了田地因干旱而龟裂的景象,显示出农民们的艰难处境。接着,“好雨忽滂沱”则以对比的手法,突显了这场雨的珍贵和及时。

诗人担忧豪强大户不储备粮食,一旦干旱,普通百姓将难以应对,他想象着农民们早晚炊煮香粳的情景,甚至希望他们能像古代的击壤老人一样,为这场雨欢唱。他强调这一切都得益于地方官员(使君)的恩德,使得社会和谐,丰收有望。

然而,诗人也揭示了现实的矛盾,即即使丰收,贫苦的百姓仍需缴纳赋税,这让他感到忧虑。最后,他期待自己的喜雨诗能流传百世,提醒人们不忘农事艰辛,珍惜来之不易的丰收。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又寄托了对社会公正的期盼,具有鲜明的民间关怀色彩。

作者介绍

姜特立
朝代:宋   字:邦杰   籍贯:浙江丽水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丽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猜你喜欢

北史六首·其一《魏本纪》

辎軿杂遝下遥空,天女相逢草泽中。

岂为穷荒开历数,百年元魏各西东。

(0)

宋书八首·其八陶渊明

归来三径得閒身,家世曾为晋辅臣。

江介繁华摇落尽,酒边犹有义熙人。

(0)

潘子迁之琼州五首·其二

海中奇甸三千里,翠箔珠楼十万家。

太守旧知新地主,到应前席贾长沙。

(0)

经所亲故居

倚山临水旧烟霞,回首人间几岁华。

溪鸟不随时事改,春深啼上野棠花。

(0)

和黄玉崙太史甘竹滩春集

控扼沧溟万里流,微茫春色坐中收。

暖含芳林青堪搴,霁入遥山翠欲浮。

启蛰骊龙听醉语,忘机鸥鸟为人留。

山川本藉名贤重,千戴应传此胜游。

(0)

高凉杂诗十首·其六雨次大墟

空濛烟雨湿行囊,却算前期驿路长。

欲向旗亭呼一醉,鹧鸪声易断人肠。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