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倚朱颜好,妍媸无定形。
莫惜黄金贵,能为身重轻。
一生不见君王面,不是丹青谁引荐。
空将艳质恼君怀,何似当时不相见。
君王幸顾苦不早,不及春风与秋草。
却羡苏郎男子身,犹能仗节长安道。
休翻胡语入汉宫,秪恐伶人如画工。
画工形貌尚可改,何况依稀曲调中。
莫倚朱颜好,妍媸无定形。
莫惜黄金贵,能为身重轻。
一生不见君王面,不是丹青谁引荐。
空将艳质恼君怀,何似当时不相见。
君王幸顾苦不早,不及春风与秋草。
却羡苏郎男子身,犹能仗节长安道。
休翻胡语入汉宫,秪恐伶人如画工。
画工形貌尚可改,何况依稀曲调中。
这首诗名为《明妃怨》,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所作。诗人以明妃(王昭君)的口吻,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人生抉择的感慨。首句“莫倚朱颜好”,告诫人们不要过于依赖外在容貌,美貌难以持久;“妍媸无定形”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世间美丑瞬息万变。接着,诗人指出金钱虽贵,但若不能为自己带来实质的保障,也是虚妄,“莫惜黄金贵,能为身重轻”。
诗中通过昭君一生未见君王的遗憾,暗示了命运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一生不见君王面,不是丹青谁引荐”。她美丽的容颜只能空自撩拨君王的心,不如当初从未相识。“君王幸顾苦不早”表达了对君王未能及时垂怜的惋惜,甚至羡慕苏武那样的男儿,能够在长安坚守气节。
最后两句“休翻胡语入汉宫,秪恐伶人如画工”,揭示了宫廷生活的悲哀,昭君担心自己的语言和歌声被误解或美化,如同画工手中的画像,再美的形象也难逃被歪曲的命运。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反思。
遍踏长松影,行吟入画屏。
秋江一叶渡,落日数峰青。
白发干新梦,黄花制晚龄。
片云何日会,重约在林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