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思道味咏吟哦,去住先贤有几何。
性识无凝关要妙,浮沈依约不言多。
但将子细分明说,犹恐闲非却被魔。
救世比来心所愿,逍遥尽入扣玄歌。
寻思道味咏吟哦,去住先贤有几何。
性识无凝关要妙,浮沈依约不言多。
但将子细分明说,犹恐闲非却被魔。
救世比来心所愿,逍遥尽入扣玄歌。
诗人在探讨道德的深邃滋味,沉思前贤之道有多长久。内心认识到无需强求关注要义,只是在浮沉之间约定不言过多。只是细致地分析明辨,又怕闲杂非议反被迷惑。这股救世济人的心愿,悠然自得地融入那扣人心弦的玄妙之歌。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待名利得失的超脱态度。通过对前贤智慧的探寻和内心世界的自省,诗人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救世济人的高尚情怀。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思考与艺术表现相辅相成,体现了宋代文人注重个性发展和精神自由的文化追求。
竹生子,子生孙,竹生子孙孙转蕃。
是曰慈竹为竹元。历历凤啄实,磊磊猫蹲根。
恶草恶木天所髡,霜晨雪夕褫冠裈。
此时独亭亭,窸窸风叶翻。浮埃脱落净瘢痕。
冬寒不为寒,春温不为温。大哉天地无怨恩。
此竹者,地势坤,图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