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眠后露檀匀,绣在罗衣色未真。
斜倚细丛如有恨,冷摇疏朵欲生春。
阶前红药推词客,篱下黄花重古人。
今日含毫与题品,可怜殊不愧清新。
麝香眠后露檀匀,绣在罗衣色未真。
斜倚细丛如有恨,冷摇疏朵欲生春。
阶前红药推词客,篱下黄花重古人。
今日含毫与题品,可怜殊不愧清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清新的画面,诗人林逋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山舍小轩中两丛石竹的美态。首句“麝香眠后露檀匀”,形象地写出石竹在清晨露水滋润下的清新香气,仿佛是麝香沉睡后散发出的淡雅芬芳。接着,“绣在罗衣色未真”将石竹比作精致的绣品,暗示其色彩虽未如锦绣华丽,却自有天然的素雅之美。
“斜倚细丛如有恨,冷摇疏朵欲生春”两句,进一步描绘石竹的姿态和生机。石竹倾斜在丛中,似乎带着一丝幽怨,而那稀疏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期待春天的到来。诗人赋予了石竹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阶前红药推词客,篱下黄花重古人”则转向了周围的环境,阶前的红药(芍药)似乎在邀请诗人吟诗作赋,而篱下的黄花则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对朴素之美的崇尚。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以及对古人高尚品格的敬仰。
最后,“今日含毫与题品,可怜殊不愧清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品评这幅画面的自谦,认为自己的文字虽然平凡,但足以准确传达出石竹的清新之美,没有辜负这自然的馈赠。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石竹的风姿和诗人的情感世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清雅生活的向往。
云横北海西,驲骑来天际。
梅轩真可人,新诗远相惠。
其声若良金,其臭如芳蕙。
文艳理无华,词雄言不侈。
笔力似黄山,惊浪云奔势。
犀象牙角新,虿蜂铓尾细。
遥想醉衔杯,梅坞清阴翳。
閒散玉麒麟,可得羁而系。
吾子卧东山,谁治今之世。
好陈十渐书,毋用六奇计。
万里入龙庭,何须叹迢递。
时方涉大川,舟楫须君济。
骄阳欲肆旱,我心日忧煎。
摅衷诉真宰,甘雨倏沛然。
况复连日阴,润泽斯能全。
晨登陇亩间,眺望凉风前。
嘉谷总生意,众草亦鲜妍。
始知天地心,长育无枯偏。
我生食破砚,亦有东皋田。
年饥幸丰稔,喜极著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