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云外跻,胜绝此樵西。
茶径千畦上,村烟几处迷。
林昏藏鬼谷,嶂迥出灵梯。
抗手从兹去,天边蹑紫霓。
高峰云外跻,胜绝此樵西。
茶径千畦上,村烟几处迷。
林昏藏鬼谷,嶂迥出灵梯。
抗手从兹去,天边蹑紫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明朝时期攀登大科峰的壮丽景象与内心感受。首句“高峰云外跻”以夸张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云雾缭绕、高耸入云的世界,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接着,“胜绝此樵西”点明了大科峰作为西樵山最高峰的独特地位,强调其非凡的美景。
“茶径千畦上,村烟几处迷”两句,通过茶田和村落的描写,展现了登山途中的人文景观,同时“几处迷”一词,既描绘了山间烟雾缭绕的朦胧美,也暗示了登山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林昏藏鬼谷,嶂迥出灵梯”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神秘与壮阔,将自然景观与神话传说相结合,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林昏”暗示了夜晚或雾气弥漫时森林的幽暗,而“鬼谷”则引入了古代传说中的隐居之地,增添了神秘色彩;“嶂迥出灵梯”则描绘了山峰高耸,仿佛通往仙境的阶梯,充满了向往与期待。
最后,“抗手从兹去,天边蹑紫霓”表达了诗人决心攀登山顶,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与豪情。这里的“抗手”即举起双手,象征着挑战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天边蹑紫霓”则以美丽的彩虹比喻,寓意着超越凡尘、达到理想境界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大科峰自然风光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登山过程中的心理体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对探险精神的颂扬,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思考与表达。
屋头场地如镜光,未是攻相呼来破场。
今年惭愧好天色,颺稻得风尤省力。
分时往往只论{上竹下差},主客四六无偏颇。
高低十分早晚禾,就中谁家收最多。
妻儿舂糯试新麴,邻舍茅柴相接续。
醉来起舞自顿足,官无差科即为福。
阳乌阴兔争驰骋,人世光阴刹那顷。
玉盘生菜乱青丝,三岁公家喫春饼。
前年班春池阳城,民物熙熙箫鼓声。
去年转粟巡边徼,圣朝初下和戎诏。
只今塞下不传烽,野梅官柳竞春风。
相从且作无事饮,莫辞节物来匆匆。
明年上国春应早,棠棣阴中诗更好。
诗成但遣阿买书,邮筒寄我江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