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开与落,渔娃以外谁看?
正响遍西风,千帆明灭,不是春幡。伊人欲呼何处?
有小舟、撑出水天间。
白露横江无际,一绳雁影初还。
色香难著遣浪萍,风絮兴都阑。
似快雪时晴,珠宫贝阙,加倍清寒。
蓬窗篝灯拥被,尽白头、幽梦恋湖山。
四面青枫红蓼,绚成秋色斓斑。
一般开与落,渔娃以外谁看?
正响遍西风,千帆明灭,不是春幡。伊人欲呼何处?
有小舟、撑出水天间。
白露横江无际,一绳雁影初还。
色香难著遣浪萍,风絮兴都阑。
似快雪时晴,珠宫贝阙,加倍清寒。
蓬窗篝灯拥被,尽白头、幽梦恋湖山。
四面青枫红蓼,绚成秋色斓斑。
这首《木兰花慢·芦花》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描绘了芦花在秋日湖面上的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
首先,诗人以“一般开与落,渔娃以外谁看?”开头,将芦花的生长与凋零置于广阔的自然背景中,强调其孤独与寂寞,同时也暗示了芦花虽平凡却自有其独特的美。接着,“正响遍西风,千帆明灭”两句,通过西风的呼啸和远处船只的若隐若现,营造了一种静谧而辽阔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芦花的孤高与独立。
“不是春幡”一句,对比春日的生机勃勃,反衬出芦花在秋季的独特魅力。接下来,“伊人欲呼何处?有小舟、撑出水天间”,诗人借芦花之旁的小舟,表达了对远方或内心深处某种情感的追寻,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期待。
“白露横江无际,一绳雁影初还”描绘了清晨江面上弥漫的白露和归雁的踪迹,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最后,“色香难著遣浪萍,风絮兴都阑”则表达了诗人对芦花难以言说的美感和其背后蕴含的复杂情感的感慨,同时暗示了这种美好终将消逝。
“似快雪时晴,珠宫贝阙,加倍清寒”通过比喻,将芦花比作冬日初晴后的雪花,以及海底的珍珠宫殿,突出了其纯净、高贵而又略带凄凉的特质。而“蓬窗篝灯拥被,尽白头、幽梦恋湖山”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简陋的居所中,回忆往昔,怀念山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
“四面青枫红蓼,绚成秋色斑斓”结尾处,诗人以四周的枫树和红蓼草作为背景,渲染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秋景图,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强化了全诗的季节性和自然美的主题。
综上所述,《木兰花慢·芦花》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芦花在秋日湖面上的独特之美,以及诗人对其所寄托的情感和哲思的深刻探索。
云出无心还自归,乱峰明处日西微。
白衣不至东篱寂,满把菊花风动衣。
近城亦复多渔户,作吏聊须似马曹。
更想周家江上屋,竹林梅树出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