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境超尘格,松龛映竹开。
鱼惊幡影散,鸟听钵声来。
梵像敷莲座,禅宗问木杯。
山僧不虑世,白发也毰毸。
清境超尘格,松龛映竹开。
鱼惊幡影散,鸟听钵声来。
梵像敷莲座,禅宗问木杯。
山僧不虑世,白发也毰毸。
这首明代诗人陈则的《过狮林精舍》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中禅寺景象。首句“清境超尘格”表达了寺庙环境的超凡脱俗,暗示了修行者追求的心灵净化。接着,“松龛映竹开”写出了松树与翠竹相互映衬的自然之美,以及禅房的简朴与雅致。
“鱼惊幡影散,鸟听钵声来”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鱼儿被幡影惊动,鸟儿被僧人的木鱼声吸引,展现了山林生活的静谧与和谐。这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梵像敷莲座,禅宗问木杯”进一步描绘了僧人日常修行的场景,莲花座象征着佛性清净,木杯则可能寓意禅修中的简单生活。这里体现了禅宗崇尚的朴素和对佛法的专注。
最后两句“山僧不虑世,白发也毰毸”直接表达了山僧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们不关心世俗纷扰,即使白发苍苍,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平静与自在。“毰毸”形容头发蓬乱,形象地刻画出山僧的洒脱形象。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禅林生活的宁静与超脱,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客窗凉夕,问故家、何物能慰岑寂。
都把龙涎三万斛,满贮宫池**。
玉立琼洲,雪翻花臆,梦绕春江碧。
看云失水,淋漓元气犹湿。
我昨拄杖敲门,主人情重,预报春消息。
相对掀髯谈笑间,一缕飞盘泻露,约君
药词秦楼月一阕,因放声自歌,浮大白者数行,实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二十日也。
时夜漏交二鼓灯下书,秋涧老人题花时乐。
*尊记醉平津阁。
平津阁。
一声金缕,满*红叶。
小阑此日情萧索。
土膏一寸春如削。
春如削。
几时盼到,绛灯红烁。
两株云锦翻空,换根元有丹砂*。
绣帏重绕,银红高照,故家风味。
翠羽生红,雾纱肌玉,风流谁比。
记沉香亭暖,真妃半醉,云鬓乱,耽春睡。
梦里昆明灰冷,恍留在、红幢翠袂。
金盘华屋,无心与并,朱门桃李。
一*伤春,临轩便恐,彩鸾交坠。
倩紫箫唤起,霓裳旧曲,拚花前醉。
淡亭亭、影摇溪水,芳心知为谁吐。
玉华宝供年年事,消得一天消露。
私自语。
君不见仙家,玉井无今古。
淡妆谁妒。
尽千顷昆明,红幢翠盖,云锦烂秋浦。
琼绡袜、自有凌波故步。
赏心莫遣迟暮。
风清月冷无人见,零乱碧烟修渚。
闻好去。
待醉*秋香,不羡风标鹭。
远游重赋。
拟太一真仙,共浮沧海,一叶任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