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载赋归来,柴门静不开。
故人频劝驾,明主解怜才。
击水惭鹏翮,生身是鹤胎。
琼华台畔吏,差可并三台。
七载赋归来,柴门静不开。
故人频劝驾,明主解怜才。
击水惭鹏翮,生身是鹤胎。
琼华台畔吏,差可并三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居山林的士人,历经七载归隐之后,柴门紧闭,不愿与外界接触。然而,老友的频繁来访,以及明君对他的才华的理解与赏识,使得他内心有所触动。诗中以“击水惭鹏翮”表达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展翅高飞的遗憾,“生身是鹤胎”则暗示了自己如同仙鹤般超凡脱俗的身份。最后,“琼华台畔吏,差可并三台”一句,既是对身边官吏的评价,也暗含了对自身才能的自信,认为即便在官场中也能有所作为,不亚于那些高位显赫的人物。整体而言,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复杂心境以及对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