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象悬知岁有成,通宵格泽照天明。
馀生饭饱无它事,坐看纷纷万物情。
观象悬知岁有成,通宵格泽照天明。
馀生饭饱无它事,坐看纷纷万物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清明时节怀乡之情的细腻感受,通过自然景象的观察,表达了对岁月流转、万物生长的深刻思考。
首句“观象悬知岁有成”,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预知一年的收成就已显现,暗示出对农业丰收的期待与喜悦。这里的“象”可能指的是天空中的星辰、云彩等自然界的迹象,古人常以此来预测年景。
“通宵格泽照天明”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光明,似乎在说整个夜晚都被某种神秘的力量照亮,这种力量可能是诗人内心的情感,也可能是某种超自然的存在,使得夜空格外明亮。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景,也隐含着一种精神上的觉醒或启示。
接下来,“馀生饭饱无它事,坐看纷纷万物情”两句,诗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满足温饱之后,静心观察世间万物的情态。他似乎在说,生活中的琐碎与繁杂都已不在意,唯一关注的是大自然中万物生长的动态,以及它们所蕴含的生命力和情感。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智慧。它既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
沙堤香软。
正宿雨初收,落梅飘满。
可奈东风,暗逐马蹄轻卷。
湖波又还涨绿,粉墙阴、日融烟暖。
蓦地刺桐枝上,有一声春唤。
任酒帘、飞劝画楼晚。
便指数烧灯,时节非远。
陌上叫声,好是卖花行院。
玉梅对妆雪柳,闹蛾儿、象生娇颤。
归去争先戴取,倚宝钗双燕。
听得提壶沽美酒。
人道杏花深处有。
杏花狼藉鸟啼风,十分春色今无九。
麝煤销永昼。
青烟飞上庭前柳。
画堂深,不寒不暖,正是好时候。
团团宝月纤手。
暂借歌喉招舞袖。
真珠滴破小槽红,香肌缩尽纤罗瘦。
投分须白首。
黄金散与亲和旧。
且衔杯,壮心未落,风月长相守。
池塘生春草。
数尽归鸿人未到。
天涯目断,青鸟尚赊音耗。
晓月频窥白玉堂,暮雨还湿青门道。
巢燕引雏,乳莺空老。
庭际香红倦扫。
乾鹊休来枝上噪。
前回准拟同他,翻成病了。
欲题红叶凭谁寄,独抱孤桐无心挑。
眉间翠攒,鬓边霜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