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陵畴昔富梧桐,闻说樵苏树已童;
华表亦含千载恨,空传鹤梦到江东。
平陵畴昔富梧桐,闻说樵苏树已童;
华表亦含千载恨,空传鹤梦到江东。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的《杂感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平陵(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南京一带,明朝皇陵所在地)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平陵畴昔富梧桐”描绘了昔日平陵地区繁茂的梧桐树,梧桐象征着高洁和长寿,暗示了往日的繁华与尊贵。然而,“闻说樵苏树已童”则转而写实,透露出梧桐已被砍伐,象征着昔日的荣光已成过往,只剩下了荒凉。
接下来,“华表亦含千载恨”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沉痛感,华表本是古代用来记录帝王功绩或警示后人的标志,但此刻却承载着千年的遗憾和哀怨,暗示了明朝的衰败和亡国之痛。“空传鹤梦到江东”以仙鹤的梦境寓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江南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能实现复国理想的无奈和悲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梧桐的凋零和华表的遗恨,寄托了张煌言对明朝覆灭的哀思,以及对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感。
潞河浊如胶,去去孤帆系。
春风三月三,把袂别昆季。
上奉诸父行,相将水之裔。
酌酒三五行,骨肉多真意。
田园多荒芜,天涯苦淹滞。
此路已可知,守拙性所肄。
学仕愧朝簪,学农足家世。
浮云去不停,执手一相视。
勖哉临岐心,百尔在敬忌。